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争当好老师(校园纵横)
新闻专题
  •  王方岩:做自己该做的,做自己能做的
  • 作者:郑燕飞 余晨圆   来源:基础医学院   编辑:姜小玲   浏览:12344
  • 获得幸福快乐的秘诀是什么?有人说是财富。不是!生活中那些拥有巨额财富的人,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快乐者。事实上,获得幸福快乐的法则很简单:真心实意地热爱你的工作,做你能做的事!做你该做的事!

    “做自己该做的事,做自己能做的事。不随波逐流,真实地面对自己,尊重内心的感受,践行自己的教师理想和追求,我一直是这么做的。”这是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王方岩老师对笔者说的话。

    科研路上耐得住寂寞,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科研路漫漫,道阻且长。在这条通往未知的道路上,多少人踌躇满志,多少人前赴后继,只因过程中有太多的艰辛与不确定。有道是:“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能耐得住寂寞,在科研道路上执着前行实属不易。

    2002年到2005年,王方岩在我校攻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当时他的导师是徐正衸教授。徐教授的精心指导为他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到2014年他在南方医科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从导师姜勇教授那里,他受到了更为系统的科研训练,进一步开拓视野,深化认识,提升了科研能力。

    在博士学成回温头几年“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王方岩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带着本科生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科研探索之路。针对科研经费短缺问题,他二话不说,自掏腰包;节假日无休,成天泡在实验室里和学生一块做实验,甚至连吃在食堂、睡在办公室也成了稀松平常事。靠着这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短短的4年之内,他便发表了SCI文章10余篇。

    “当时在挫折中的思考与磨练,成为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经历与财富,这既是对我心智与意志的考验与锤炼,也是拓宽个人的科研思维、提升科研能力的绝好机会。那时我悟到了一个道理:人生中的很多事,其实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保持内心的乐观和坚韧很重要。”从小善于质疑的王方岩常会对教科书的公式、前人给予的方法多一些独立的思考,思维的深度决定了他的理解总是深刻一些,也更容易发现问题的关键和症结,这也注定他的平凡而不平庸。

    “他对工作非常敬业,很有耐心、又很有创新精神,尤其是在科研方面带教方面,不分昼夜,确实表现出色。”病生教研室主任金可可老师这样评价王方岩。

    不走寻常路,自学中医,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

    在科研探索之余,王方岩也不忘适时地给自己充电。20159-12教育部选拔,入围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由国家公派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20168-20178为研究脂代谢对天然免疫的影响他再度赴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深造一年两次国外求学的经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以及当今国内外科研大环境的差异,都引发了王方岩的思考。源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推崇,他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大量精力自学了中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医药研究手段融合,形成其独特的科研思维。他说:“西方医学研究建立在还原论体系上,但是,整个生命科学是一个宏观体系,中国的文化底蕴教会我们以更高的维度、更系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做研究终究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兴趣固然可以成为开展研究工作的一大动力,但光靠兴趣还远不足以支撑一个人度过那段艰难的瓶颈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医学融合的研究道路上,我发现,有执行力,有敏锐的洞察力与深邃的思考力,还需要恒心和毅力,才能让一个人走得更远。”这是他对自身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王方岩的抽屉里有一份珍藏多年的礼物,那便是他当老师第一年,护理系的学生送给他的元旦贺卡,表达了对王老师耐心答疑解惑的感激之情。十二年的从教经历,是个学习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王方岩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悉数传授给学生,同时,从学生身上重新认识自我。王方岩告诉笔者,之所以选择做一名老师,便是源自“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初心。

    作为指导老师,王方岩曾多次带领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并屡有斩获。此外,他还指导学生完成浙江省新苗计划项目《酪酸梭菌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研究》和《丁酸下调BAX/BCL2表达比实现对乙醇灼烧型胃溃疡预防作用》等多项课题研究。

    荣誉背后是王方岩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付出。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并经常强调:“学生的培养关键在于内在的修炼。真正让学生受益终生的是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以及扎实的科研功底。”

    “曲曲折折地前行,要比顺风顺水收获更多。遇到挫折要凝神静气,多角度分析,多方面交流,他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要求我们的。即使身在家中,他也时常挂念实验室的学生们,询问研究进展,关心我们的生活,做我们科研路上的启明灯和领路人”他曾经带的研究生张浩如是说。

    我们每个人都在践行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做自己能做的,做自己该做的。王方岩就是这样一位坚守科研教学岗位的园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