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委托,浙江省社科工作规划办公室在温州医科大学组织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谐医患关系的心理机制及促进技术研究”结题鉴定会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金胜威出席鉴定会。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郭秀艳教授、中山大学佐斌教授、湖南师范大学钟毅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辛自强教授组成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结题鉴定。浙江省社科联规划处处长蔡青、副处长张猛、温州医科大学相关学院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及师生代表等线上线下参会。
金胜威代表学校向与会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该项目作为我校承担的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首席专家王沛教授带领下,研究团队秉持严谨求实作风,历经多年潜心攻关,在和谐医患关系研究领域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重要成果。金胜威希望专家组为成果质量提升提供宝贵指导,并期待课题组以结题为新起点,加速成果转化应用,为学校医学人文学科发展与“双一流”创建注入新动能。
陈先春对项目顺利结题表示祝贺,并感谢专家对浙江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支持。他强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王沛教授课题组从理论到实践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成果丰硕,对推动和谐医患关系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圆满完成了国家任务和学界期待,希望团队持续深耕,再创佳绩。
温州医科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陈迎红主持鉴定会开幕式,浙江省社科联规划处副处长张猛对鉴定会流程及鉴定要求进行说明。
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并主持鉴定会第二阶段会议。
项目首席专家王沛教授作结题汇报。他系统阐述了项目构建的“和谐医患关系整合模型”(涵盖心理机制、评估体系与干预技术),实现了理论层面的重要突破。实践层面,项目研发了多元化干预手段与应用模式,为优化医患沟通、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可操作、可推广的技术路径,相关成果已在教学、医院管理及临床服务中应用。科研产出方面,项目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近70篇(含SSCI/SCI论文27篇、CSSCI/CSCD论文28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人口报》等权威媒体发表成果9篇,指导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1篇、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15篇,并与十余家医院开展实质性合作,超额完成预期研究目标。
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佐斌教授发言
专家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辛自强教授发言
专家组成员湖南师范大学钟毅平教授、复旦大学郭秀艳教授线上进行了发言。
专家组认真听取汇报、审阅材料并质询答辩后,经充分讨论,一致同意项目通过结项鉴定,并建议评定为“优秀”等级。专家组认为,课题组高质量完成了研究任务,在理论、方法与实践创新上取得实质性突破。项目构建的理论模型、揭示的演化机制、形成的干预应用模式及丰硕的高水平成果,不仅丰富了我国医患关系研究的理论体系,更为优化医疗服务实践提供了关键支撑,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前瞻性和重要战略价值。
该项目的成功结题及获评“优秀”,标志着温州医科大学在医学人文与社会心理交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国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贡献了重要的“温医智慧”和解决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