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琳跟大家展示自己手机里的空气污染指数软件。夏晓腊 摄
“今天下午的空气质量不错,PM2.5显示‘良’。”昨日下午4时许,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市政协委员、温医附二院育英儿童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董琳拿出自己的手机,向大家展示起温州的PM2.5实时数据。
董琳说,PM2.5虽是个新名词,但也已引起大家的重视。从今年起全国74个城市陆续公布PM2.5数据,一时间公众对大气环境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几日,北京频频爆出雾霾天,虽然北京与温州相差千里,可是温州的数据也不容乐观。为此,她专门请教同事,下载了“空气污染指数”查看软件,关注温州的空气质量。
“元旦至今,温州已经有三天是重度污染天了。”董琳的话中带着一丝沉重,“之前,我起床的第一个习惯是先打开窗,通通风。现在是先看手机上的PM2.5数据,如果遇上‘中度污染’或是‘重度污染’天,我就不开窗了。”董琳说,现在每年的肺癌发病率都在逐年上升,有些女性不吸烟、不下厨房,为什么得肺癌的还这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生活的空气质量有关。就在她所就职的医院呼吸科,这几天来,患呼吸道疾病的儿童也是数量可观。
我们该如何防范PM2.5对人体健康的威胁?董琳提了两点建议:“一是提高公众知晓率,现在PM2.5的相关数据只能在网站上看到,可是很多老人不会上网,建议环保部门将PM2.5数据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公布,使其像天气预报一样家喻户晓,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指引公众健康出行;二是相关部门要制订空气污染应急预案,如学校遇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天时,是否可出台相应等级的预案,停做早操或停止一切户外运动等。”
董琳的话引起全场委员的共鸣,话音未落,在场委员们就纷纷向董琳请教怎样在自己手机上安装“空气污染指数”查看软件。
谈到PM2.5,谈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环境时,委员们都坐不住了,争先恐后地发起了言。在医卫界别的讨论会上,市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沈丽君建议温州要建立PM2.5应急预案;市政协委员、市儿童医院副院长邵山鹰在发言中提到,此前有患者出现PM2.5恐惧症,他们不知道自己晚上该不该出门锻炼,这需要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