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热聊家事 触摸历史 共拾柴穗
  •  部分首批由浙医来温创校教职工及家属代表座谈会举行
  • 作者:陈伟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   编辑:陈伟   浏览:4561
  •     仲夏六月,温医校园青春涌动,又一批莘莘学子背上行囊,奔赴前程。54年前的这个时候,首批由浙医来温创校教职工名单正在酝酿之中。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如红烛般在瓯江潮头默默燃烧,将温医的精神深深刻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
    6月26日下午,部分1958年从浙医来温的开拓者及家属代表共12人相聚一堂,校党委唐闻捷副书记,党院办、宣传部、离退休工作处、档案馆、高教研究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他们一同畅谈历史,共话精神的传承。
    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
    1958年9月,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40位教职工响应国家号召,从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来到了浪涛激荡的瓯江之滨,创办一所全新的医学院——也就是今天的温州医学院。办学初期,家徒四壁,一穷二白。
    “54年前的6月,正是我奉命前往温州参与浙江第二医学院筹建的日子。两个多月后的9月1日,我们第一批便乘坐3辆汽车,拖家带口从杭州出发,在临海住了一夜,第二天才到温州。” 原高教研究室副主任李玛利老师回忆说,“我们当时只带了书籍和必用的衣服、被子等,家具等大件物品要么处理了,要么就留下让学校帮助处理了。”
    已经退休十几年,但仍然发挥着余热的原基础部主任、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殷嘉孟老师感慨道,“温医创立初期有很多艰辛,可以说完全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我们五十几年的发展比别人艰难得多,我们完全是靠自己。一代代人艰苦创业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可惜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离我们而去。” 在谈到第一批来温创业的老温医人时,殷嘉孟老师非常惋惜。
    后勤发展处基建科汪全晶老师回忆起他的父亲——学校工会第一任主席、生理教研室原主任汪宋宝老师时心情很沉重。他说“当时的知识分子被戴上‘资产阶级’的帽子,我的父母也不能幸免,被关进牛棚。”在与父亲的交流中,他为老一辈温医人“像牛一样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我懂事后,有问过父亲为什么会选择来温州时,他回答说‘我们是国家的人、共产党的人,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来到温州后,汪宋宝老师一家7口人住在6个平方的小房间里,生活艰难,却将工会办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职工温暖的大家庭。“我的父亲对待工作就像对待生命一样。”
    座谈会上,原体育教研室主任李秀娣神采奕奕,说到当时的情形,她记忆犹新:“当时学校体育场地很简陋,没有跑道,我们就带领学生跑马路、登山,把身体锻炼好。每次回上海老家我也总要买一批体育教学器具等带回学校,因为那时在温州买不到。”
    艰难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并没有难倒老一辈温医人,他们用激情和汗水,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了温医逐步成长和壮大的美景。
    今天,我们该传承什么 
        温州医学院创办后,留下了许多文字史料和实物器具,它们被珍藏在学校档案馆、校史馆等地,成为学校的宝贵财富,并继续发挥着作用。50多年过去了,值得珍惜和传承的还有老一批温医人的精神和品质。
    原微生物学实验室主任连实安老师指出,“时代在前进,学校发展了,条件也非往日可比。我们要在以前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扩大影响。我们说百年传承,更多地要尊重历史,重视优良传统的延续和发扬。”“我们要传承什么?要传承的有学术,有文化,还得有品德,这种品德或者说精神正是全社会缺少的,”连老师颇为感慨地说,“王曙在《我的父亲母亲》中写的王维松夫妇的生平事迹,让我为之感动,王维松一生中有八个‘没有’:没有穿过皮鞋;没有戴过手表;家中没有一张公家的信封信纸;没有骂过人说过脏话;没有拖欠过一天的党费;没有为家庭与子女的私事走过后门;无论受到何种不公的待遇和委屈,从没有在子女面前流露过;在任何环境中都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仰。他们的这种精神和品德值得我们尊重和传承!”
    汪全晶老师认为,老一辈温医人“爱国爱校以人为本的精神要发扬光大,他们不讲爵位高低,只讲知识渊博”,在他记忆中,缪天荣老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缪天荣老师创造性地将眼科学与视光学进行结合,从而为眼视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带领眼视光人创新性地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这种奋发求实的精神值得传承。”
    在高教研究所所长周健民的印象中,原化学教研室主任秦刚老师是一位不苟言笑的老师,“但是他的清廉正直让人敬仰,化学教研室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营造了良好的风气”。建校初期化学教研室有5名教师,是当时师资配备比较整齐的教研室,然而其中的4人相继离开了,秦刚老师是唯一留下继续为学校工作的,秦刚老师当时这样说,“5个人走了4个,只剩下我1个。既然留下了,就安心工作吧。我对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要负责任地教好,并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毫不吝啬地传授自己的经验,让后来的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在他心目中,“教育是全人类的”。
    时间静静流淌,座谈会上,老一辈温医人感人的事迹不断被挖掘和分享,他们的精神也深深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座谈会气氛非常热烈,共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唐闻捷副书记在总结讲话时,将座谈会形容为热聊家事、触摸历史、共拾柴穗。他说,谈论温医的历史对于每一个温医人而言,就是在聊自己的家事,这些点点滴滴的回忆,都是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宝贵财富。座谈会上各位老师提供的很多历史片段很有教育意义,唐闻捷将老同志及家属提供的珍贵史料比作稻穗,认为其弥补了历史视角的不足,要求全体百年传承工作人员坚持客观的态度,尊重历史,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将温医精神通过各种载体更加有效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