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都市报:“松哥”的四个多
  • 作者:吴瑜珏    通讯员单位:温州都市报   编辑:叶少芳   字数:   浏览:3144
  •    见到沈乒松时,他笑得非常开朗,看上去犹如一个阳光的大男孩,感觉和他的学生差不多。“我的优点就是乐观,认为什么事情都能找到解决办法的。”当记者采访完成后,向他要一张见报的照片,这可难倒了他,他在电脑资料里挑挑选选,一时竟难选出几张表情合适的。他也不禁苦笑,说自己每次入镜,便会表情僵硬,肃穆得如同证件照。 “以后平时要多拍几张了。”他笑得有几分尴尬,不过似乎心情还是和他平时一般轻快。这位爱笑的男孩就是温州医学院药学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沈乒松。

     

      

     

      平日多笑一些,多谈一些

     

      “平日多笑一些,多谈一些,更能融入学生之中。我和同事一起走,经常有不认识的学生叫沈老师。”爱笑的沈乒松这样说。他说:“多一点笑容,和学生更好接触。现在很多其他系的学生也知道我。有一次活动现场,听到旁边一个不认识的女学生说,沈老师平时都面带笑容,交流起来感觉很舒服。”

     

      “沈老师工作很有办法,总是很快就能解决事情。不过他工作的时候很严肃,原则性很强。”严肃,这也是很多学生谈起工作时的沈乒松的感觉。“工作是一定要用心的,不然作为辅导员根本没法融入学生中去。我的严肃不是特意的,我对着电脑或看着有关资料,就专注进去,自己的表情就会有点僵。”

     

      QQ是沈乒松经常用的联络工具。“辅导员也要跟上学生的步伐,我也学了很多网络用语,和他们聊天。” 沈乒松带的每个班级,工作交流的每个学生团体都成立了QQ群,很多学生毕业了,群也没有散。“我们经常在网上讨论工作,谈他们的学习、生活。网上不是经常称呼人‘哥’吗?后来他们在网上经常叫我‘松哥’的。”沈乒松觉得网络形式的交流也很适用于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他经常在空间里留言与学生交流,谈一些事,沈乒松笑得很开心。

     

      凡事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我是药学系2006级10届的学生,辅导员就是沈老师,大学四年到毕业都是他带的。”已经毕业的裘欧阳是沈乒松送出校门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个,现在还和他保持着联系,经常在QQ上聊自己现在的工作、生活。

     

      “我是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就到温州医学院当了辅导员,带了批学生。那时我和他们是一样的新手,刚开始时学生问我一些工作问题,我经常说,等一下,我问一下。”说起初进校门时的稚嫩,沈乒松笑了起来。“那时我比他们也大不了多少,很多工作也是和他们一起摸索的。我就住在学生公寓里,和他们很快就熟了,他们都很相信我。”

     

      “我们那届有一个同学,一次受到感情挫折,还出去喝醉自己。我们后来居然发现他还写了遗书,就急急联络了沈老师。”正在准备出差的沈乒松从校外连夜赶来,组织了自己带的几个班的学生,一一分头到镇上以及学校楼顶、偏僻处各个地方寻找。“当时沈老师就陪着我们找了一晚上,整个大学城都找过了。”裘欧阳说起了这件事。

     

      “后来我们在学校一处地下室发现了那个学生,醉得有点神志不清了。”这事显然给沈乒松还有那一届的同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寝室里,他人根本没清醒,我就在旁边,他对着我们说:‘别告诉沈老师,别告诉沈老师。’”说到这点,沈乒松也有点乐了。“后来醒了,我还有同学都找他谈心,就慢慢过去了。凡事多想一点,多做一点,让学生在情绪低落时感受到温暖,这是辅导员的重要工作。”

     

      “沈老师比我们也大不了几岁,有时我真的觉得他像是我们的哥。过年时很多老同学都给他寄了贺卡,我看到过。”裘欧阳接受采访时非常兴奋。“沈老师要上报纸了?还没听他说起,这次一定要好好恭喜他。”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