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谢谢你们,我妈妈居然又重新站起来了!”近日,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伤骨科主任杨雷带领的骨科团队,运用骨科天玑机器人辅助技术,成功救治了一名87岁高龄的骨盆骨折患者。
20多天前,泰顺鲁老太(化姓)在家不慎摔倒,导致骨盆多处骨折。同时老人还有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压疮,在当地医院住院11天。医生对家属说,手术难度大且存在高风险,建议保守治疗。但是家属不死心,经多方打听,找到了温医大附二院创伤骨科。
杨雷团队经过全面评估,认为该患者心肺功能尚可。杨雷说,骨盆骨折号称“骨折之王”, 在年轻人身上都凶险异常,更何况是年近九旬的老人。由于骨质疏松和基础疾病多,传统手术需要大开大合,老人身体根本承受不住;保守治疗又会导致长期卧床,引发致命并发症。同时家属手术意愿较为强烈,医生决定为老人尽快实施机器人辅助下的“精准微创”手术。该手术能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提高螺钉植入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加速患者早日康复,避免老年骨折患者卧床并发症的发生。
仅用了1.5个小时,杨雷团队就完成了这一复杂骨盆多处骨折手术的精准固定,术中出血量仅50毫升,打破“卧床魔咒”。
术后,创伤骨科护理团队联合康复医生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鲁老太在术后第3天即可在床边站立,第5天在助行器辅助下已下地行走。老太太笑着说:“感谢医护团队,让我还能下地走路。”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老年人骨盆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由于骨盆形态、骨折类型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复杂,传统的手术方式往往面临手术切口较大、骨折暴露复位困难、植入物易损伤周围组织结构等严重问题,手术难度和风险均较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更为“不友好”。通常骨盆骨折患者手术需要确保骨盆结构的稳定性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机器人辅助技术能够弥补徒手操作的劣势。“这项机器人辅助技术可以极大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和稳定性,将原本异常复杂的结构和较为困难的手术方式变得可视化和直接化,具有刀口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打破了高龄骨盆骨折‘手术禁区’的固有认知,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是十分受益的。”杨雷介绍,今年以来他带领的创伤骨盆机器人手术团队利用天玑辅助技术,已成功治疗严重创伤骨盆骨折患者30多例。
记者从温医大附二院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该院通过达芬奇机器人和天玑机器人已经开展了近900例手术,涉及外科、妇科、骨科等多领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