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宝宝”医疗专家进病房对重症早产儿进行会诊。
本报记者 董吉妮
2025年,“水晶宝宝”公益救助项目再度启程走出温州,今年的首站落地台州市仙居县。6月7日,“水晶宝宝”慈善救助基地在仙居县人民医院正式授牌,标志着该项目继衢州后,再次在浙江省内建立区域性医疗帮扶点,为当地重症早产儿家庭提供“家门口”的慈善救助与医疗支持。
“水晶宝宝”项目由温州日报联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九三学社温州市委会、温州市慈善总会发起,致力于为贫困家庭的重症早产儿提供医疗救助。此次仙居基地的成立,不仅延续了“精准救助”的核心目标,更通过技术帮扶、学科共建等方式,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入基层。
帮扶升级
助力基地医院打造救治网络
授牌仪式当天,浙江省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林振浪,浙江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副会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医师陈尚勤,浙江省德润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郑元英以及“益启爱”志愿者团队一行与仙居县人民医院儿科医护团队展开深度协作。“仙居与温州地缘相近,医疗协作基础良好。基地的建立既能缓解仙居家庭异地求医的经济压力,也能通过技术指导提升基层早产儿救治水平。”林振浪表示。
据了解,温医大附二院与仙居县人民医院的合作早有渊源。近年来,该院已接收多名仙居转诊的重症早产儿,“水晶宝宝”救助基地成立后,两地医疗转诊将更高效,使仙居县域内早产患儿及时获得优质医疗资源。
技术赋能
精准救治使重症早产儿重获新生
仙居县人民医院儿科是仙居县儿科医疗科研教学中心,于1984年成立,1996年成为全县新生儿抢救中心,在早产儿救治上形成了一套完整而有特色的治疗方案,承担该县大部分新生儿的救治工作。“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孩子活下来,更要让他们活得好。”仙居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王伟杰介绍,该院早产儿治疗周期长、费用高,部分家庭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的情况也有发生。据了解,该院每年救治的早产儿中,有部分来自低收入家庭。一名患有先天性肠梗阻的早产儿,可能需要经历多次手术,治疗费用超过20万元。“‘水晶宝宝’项目的介入,将为这些家庭提供关键支持。”王伟杰说。
授牌仪式后,“水晶宝宝”项目团队并未止步于物资捐赠,而是通过“技术下沉”实现“造血式”帮扶。林振浪教授团队与仙居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联合开展疑难病例讨论,针对超早产儿管理、新生儿窒息复苏等难题,通过模拟临床场景进行手把手教学。
“以前遇到超早产儿呼吸管理难题,我们只能依赖上级医院远程会诊。现在专家面对面指导,团队协作流程更清晰了。”仙居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医生们感慨道。
浙江省德润慈善基金会秘书长郑元英透露,未来基金会将继续推广“水晶宝宝”救助模式,定期帮助仙居县及台州其他地区的贫困早产儿家庭,通过持续性投入,让更多“水晶宝宝”看到生命的彩虹。
爱心传递 十余年坚守见证生命奇迹
授牌仪式上,一位特殊嘉宾的出现让现场充满温情——10多年前获“水晶宝宝”项目救治的晓雅(化名)与父母一同现身。晓雅母亲回忆:“孩子出生时仅800克,合并严重肺部发育不良。林振浪教授团队连续奋战72小时,保住了她的命。”如今,晓雅已成长为仙居县一名初二学生,成绩优异,活泼开朗。
每一个“水晶宝宝”的康复,都是对项目最好的回馈。据统计,“水晶宝宝”项目运行15年来,已募集善款500余万元,累计救治重症早产儿240余名,并将救助网络从浙江扩展至新疆阿克苏、福建福鼎等地。项目通过“慈善+医疗”模式,已形成“资金救助+技术培训+学科共建”三位一体帮扶体系,成为浙江省内具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
来源:《温州日报》2025.06.12.3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