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周莹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质量管理部主任、浙江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数理医学会肾脏病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温州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
“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这是今年3月13日第20个世界肾脏日的主题。慢性肾脏病已影响全球超过8.5亿人,其最大风险在于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本刊特邀温医大附一院肾内科专家周莹,教大家如何科学护肾。
血压“爆表”,肾脏亮起红灯
28岁的小郑体型偏胖,这两年血压始终偏高,收缩压在160mmHg左右,但因无明显不适,他并未在意。直到一周前,他突发剧烈头痛,就医发现血压竟高达217/144mmHg,进一步检查显示血肌酐值达387μmol/L(超正常值上限三倍多),尿蛋白3+,双眼视网膜病变3级,最终确诊为“恶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性肾损害、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从此他积极服药控制血压,但其肾功能损伤已不可逆。两年后,他的肾脏彻底衰竭,不得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这样的病例在我们肾内科并不少见。高血压不管理,肾脏很受伤。”温医大附一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周莹提醒,恶性高血压犹如“健康定时炸弹”,当舒张压长期超过130mmHg,伴随眼底出血或视乳头水肿,就意味着全身器官面临严重威胁。
血压高为何会让肾脏“罢工”?肾脏是人体的“污水处理厂”,负责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当血压过高时,肾脏内的“过滤网”(肾小球)长期受冲击,滤过功能受损,导致蛋白尿,进而发生肾小球硬化,影响肾脏正常运作。同时,高血压还会引起肾小动脉硬化,减少肾脏供血,使其逐渐失去工作能力,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高血压与肾病如影随形,二者互为因果,高血压可加重肾病,肾病也可引发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控制血压不仅是心脑血管保护的关键,更是护肾的重要措施。
当心滥用药物成肾脏“隐形杀手”
周莹医生介绍,急性肾损伤常因药物滥用、严重感染或脱水导致尿量骤减、肌酐飙升;而慢性肾脏病则像“温水煮青蛙”,早期仅表现为夜尿增多、晨起眼睑浮肿,很多患者在体检时才发现尿蛋白异常。
“许多人不按医嘱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消炎药等,殊不知,这些药物长期滥用可能损伤肾脏。”周莹提醒,日常生活中,需警惕以下常见的肾毒性药物:
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长期使用可引发肾病。
某些抗菌素:如阿米卡星、头孢唑林、万古霉素等,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中草药:比如马兜铃酸、关木通等,长期服用可导致肾脏纤维化。
用药前,应咨询医生,避免盲目服药伤肾。
科学护肾,从生活方式开始
“肾脏病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期。大家要像关注血压、血糖一样关注肾脏健康。”周莹医师提醒,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肾脏健康筛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查尿常规、血肌酐、肾脏B超,而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除了定期检查,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
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脂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避免肾脏负担过重。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肾脏代谢能力。
戒烟限酒:改善肾脏血流,减轻肾脏代谢负担。
控制体重:预防肥胖,降低心血管及肾脏疾病风险。
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减少精神压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