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日报:跨越天山的守护 “水晶宝宝”医疗专家再次走进阿克苏持续生命接力
  • 作者:董吉妮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编辑:王嘉慧   字数:1669   浏览:280
  • 3月18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NICU的暖黄灯光下,浙江援疆专家、温医大附二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水晶宝宝”公益救助项目医疗专家麦菁芸正俯身调整一台呼吸机参数。她指尖轻触患儿脆弱的皮肤,眼神专注而坚定。2024年11月30日,麦菁芸随浙江省援疆专家团队跨越4000公里抵达阿克苏,用精湛医术与无私大爱,携手“水晶宝宝”慈善项目,为边疆危重新生儿筑起守护生命的桥梁。

    技术帮扶  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2025年1月,麦菁芸带领新生儿团队接连创造生命奇迹:联合小儿外科援疆专家张华主任、超声科专家成功实施全疆首例超声引导下新生儿肾盂造瘘引流术,为出生仅3天的患儿解除病痛;随后又联合小儿外科完成南疆首例新生儿空肠营养置管术,助力出生1天的肠闭锁患儿实现快速康复。这两例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当地新生儿外科领域的技术空白,更标志着阿克苏地区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迈上新台阶。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麦菁芸用专业的知识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各项工作,如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每两周一次的疑难病例讨论和业务学习,24小时全天候指导危重患儿抢救,开展床旁脑功能、颅脑超声、动脉导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新技术新项目,将危重新生儿、超早产儿救治体系完整“移植”至边疆。其中一例胎龄27周、出生体重750克的超低体重儿,在她的指导下成功脱离呼吸机并顺利出院。“当时家长听到孩子早产,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情绪几近崩溃。”麦菁芸回忆道,“我们一边用宝宝正在闯关的比喻安慰他们,一边带领团队制订全方位的治疗方案。这种救治—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使当地医护人员的超早产儿救治能力明显提升。”

    麦菁芸专家团队深知“防大于治”的重要性。2025年1月7日,他们登上新疆新闻广播《新疆名医堂》直播间,通过全媒体平台向百万听众普及新生儿保健知识。这场集专业性与科普性于一体的直播创下该平台同时段收听率榜首,让科学的育儿理念随着电波飞入天山南北的千家万户。

    入户随访  医疗援助的温度延伸

    2023年7月份,“水晶宝宝”救助项目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设立救助基地后,陆续救助了该院13名家境贫困的重症早产儿。在阿克苏期间,麦菁芸和张华等“水晶宝宝”医疗专家以及“益启爱”志愿者组成家访团,入户随访了该项目这两年在阿克苏救助过的“水晶宝宝”。

    今年3月13日,家访团驱车2小时来到乌什县的“水晶宝宝”阿克木家中。阿克木2023年9月9日出生,因早产转院至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治疗,入院后被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因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费用高,家属因经济问题陷入困境。当时刚在阿克苏落地的“水晶宝宝”项目如及时春雨,为其提供了专项救助金,架起延续生命的爱心桥梁。经积极治疗后,阿克木于2023年11月4日出院,出院纠正胎龄36+1周,出院时体重2.38kg。

    当阿克木看到“白衣天使”们来到家中,热情地求抱抱。麦菁芸详细询问了宝宝目前的发育情况,并进行了体检。宝宝现在1岁半,已会自行行走,能吃辅食,体重10公斤,生长发育良好,但头围稍偏大。“医生,头围偏大会有什么不良影响吗?”阿克木的妈妈忧虑地问。“我们已联系乌什县人民医院儿童保健科开辟绿色通道,持续监测孩子的头围发育并进行生长发育评估,早发现早干预。医疗援疆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建立全周期的健康守护体系。”麦菁芸说。

    接下来,家访团还会陆续入户对救助过的水晶宝宝进行家访,并指导家庭康复训练。

    “水晶宝宝”公益救助项目由温州日报联合温医大附二院、九三学社温州市委会、温州市慈善总会于2011年发起成立,通过医院救治与媒体报道优势互补形式,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对经济困难的早产儿家庭提供救治和资助。自该项目在阿克苏成立救助基地以来,项目医疗团队多次走进阿克苏为当地输送优质医疗资源,救助团队更是通过爱心筹款等方式帮助在困境中的早产儿家庭,助力早产宝宝早日康复出院。

    来源:温州日报2025年3月18日第3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