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度新闻:科技打头阵,塑造新优势!从省科技奖看温州创新活力如何迸发
  • 作者:周大正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王书涵   字数:3609   浏览:343
  • 11月22日,浙江省科技奖励大会召开,一年一度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揭晓了,创新的温州收获丰盈果实——

    含金量更高、贡献值满满的“温州第一完成单位”获奖项目共有19个,位居全省第三。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项。获得省自然科学奖5项,省科技进步奖12项。

    作为检阅我省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尺,浙江省科技奖扮演着“指挥棒”和“风向标”角色,是观察创新温州新气象的一大“窗口”。“科技打头阵,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激发温州全域创新活力。”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说,同比去年,此次我市获得省科技奖一等奖项目实现零的突破,二等奖获奖数量同比增长2倍,获奖项目量质齐升。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令人振奋,彰显温州加快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步伐,因地制宜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夯实打造东南沿海创新策源地的基石。

    医学科研“解锁”临床重大疾病

    在温州,一群医学科学家一直在攻关危害人类重大疾病的科研路上。获奖榜单上,来自我市医疗界的科技进步成果累累,8项医学科研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大多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牵头的“视神经疾病微创治疗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历经18年,聚焦视神经功能修复这一重大临床医学难题,勇闯眼健康研究前沿领域,取得系列成果,造福百姓。”该项目主要完成人,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吴文灿教授介绍说,创建国际上首个与人类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临床特征高度相似的大动物模型(山羊、猕猴),开辟眶尖视神经微创手术解剖新路径,自主开发出世界首台视神经专用”三维颅底导航仪“,突破眼鼻脑交汇区域“手术禁区”,开创了视神经疾病从不能治到能治,且精准、微创治疗的范式变革。有关关键技术在500余家单位推广,完成视神经微创疑难手术超2.5万例。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不断在小眼睛里探寻光明密码。该院梁远波教授团队凭借“青光眼防管融合新范式”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建立青光眼防管融合综合防治体系,已在全国30余家单位推广应用,年普及人次超10万。该校陈蔚教授团队凭借“角膜盲关键防治技术的创新及应用推广”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系统创新角膜移植手术,研发角膜供体超长期低温保存技术和全球首个角膜盲智能防控体系,创建了角膜盲早筛早诊的防盲新模式,研究成果在全国100余家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卢中秋教授在开展临床诊疗指导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卢中秋教授团队事隔3年后再次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次获奖项目为他历经26年深耕研究的成果——“坏死性软组织感染诊疗关键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 ”。“成果核心技术国内领先,已在全国推广应用,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卢中秋介绍说,该项目围绕坏死性软组织感染开展早期诊断、病情评估、致病机制、治疗技术研发与转化应用研究,建立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临床快速诊断标准,建立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死亡预测评分系统,发现脓毒症的两次院内死亡高峰及其原因,提出坏死性软组织感染早期床旁手术适应症,建立早期多个小切口、多次切开减张的手术策略;建立全程多学科一站式管理的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临床诊疗体系。

    据悉,此次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原始创新距离产业创新更近

    基础研究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基础研究的突破,往往带动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为产业发展培土蓄力。

    此次温州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有4项成果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各2项,彰显基础研究实力不断攀升。其中两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开展的基础研究项目成果均来自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尤为值得关注。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建有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微纳结构碳材料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科研平台

    温州大学王舜教授团队是第三次获得省科技奖,此次凭借“碳缺陷的可控构筑与电化学作用机制”项目,以唯一完成单位荣获省科技奖自然将二等奖。该项目围绕缺陷碳基材料的制备理论、构效调控以及催化-储能机制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系列成果,该项目8篇代表性论文被 SCI 他引 1600 余次。“围绕温州重点培育产业,开展前沿科技研究,让原始创新距离产业创新更近一点。”王舜告诉记者,先进碳材料是新能源产业的基石,调控碳材料的缺陷是实现高效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换的关键,该项目成果将理论指导并推动低成本、长寿命、高活性燃料电池催化剂和高比能超级电容器的产业化进程。

    “聚焦锂硫电池细分领域,期待孕育更多具有创新策源意义的引爆点。”该校“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设计、可控构筑及机理研究”项目此次获省科技奖自然奖三等奖,杨植教授介绍说,针对锂硫电池硫正极导电性差、多硫化物穿梭效应、硫转化机制不明晰等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的研究和相关技术研发,设计构筑了具有高比表面、多级孔、杂原子掺杂的三维碳基材料作为正极载硫材料,发展了多种功能复合超轻插层膜,建立动态原位光谱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从本质上揭示了电极材料结构、化学功能与电化学反应本质的关系,为研发高比能、长寿命锂硫电池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依据。

    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共同开展基础应用研究。今年温州市基础性科研项目申报首次把我市企业纳入申报对象,共有210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青年类项目107个,占总立项目数逾50%,展现温州基础研究的创新实力和潜力。

    民企勇当产创深融主角

    在此次获奖榜单上,温州民企频频上榜,尤为抢眼的是5家民企分别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凸显温州民企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担当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融合的主角。

    金田塑业采用高热封强度聚合物薄膜的关键制备技术生产新产品。

    世界规模最大的软包装薄膜生产企业之一——温州市金田塑业有限公司领衔凭借“热封温度精准可控的高热封强度聚合物薄膜的关键制备技术”获得此次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针对目前市场上的聚合物热封膜仍存在热封温度不可控、热封强度低等缺点,开展了可低温、高温热封膜的研发工作,从聚丙烯逐渐扩展到聚乙烯、尼龙、聚酯等材料体系,实现内部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热封膜结晶行为的调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公司成立了温州唯一一家由企业投资建设、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级新型研发机构——金田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聘请中科院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组建专职研发团队。”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金田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浙江大学及其衢州研究院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开发“热封温度精准可控的高热封强度聚合物薄膜关键制备技术”,使公司近三年实现新增产值24.55亿元,新增利润4.78亿元;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6项,获批团体标准2项,认定省级工业新产品4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迦南科技研发制药智能装备

    建设企业研发机构,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成为温州民企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细看榜单,获奖民企背后跃动大院名校的身影。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大学等高校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浙江理工大学等单位、温州益坤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领衔联合国科温州研究院等单位分别获得省科技奖进步奖三等奖。

    “推动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合作通道,校企合力打响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让创新成果加快从实验室向生产一线汇聚,。”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获奖民企和项目均来自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体现温州大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提升协同创新效能,推进温州民企向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全国首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通过立法全方位优化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环境,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先行试点城市。率全省建立全域选派“科技副总”机制,从高校、科研院所遴选389位科研人员到510家民营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带动企业开展技术攻关227项,向民营企业转化科技成果146项。系统构建科技企业成长体系,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五年来,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与高新技术企业数均增长4倍以上,全市超6成高新技术企业自建研发中心,持续加大创新投入。

    一个个温州科技成果项目在浙江省科技奖榜单上展露头角,展示温州科技创新实力节节攀升。从原始创新到技术突破,从成果转化到规模应用,温州高校、院所、企业的科技工作者们,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围绕“四个面向”开展全链条创新,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引擎,照亮“创新温州”之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