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近半,因为语音问题就诊的患儿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温医大附属口腔医院相关数据显示,与平时相比,暑期的语音门诊量增加三倍、唇腭裂门诊量增加一倍。医生提醒,构音障碍的最佳干预年龄为4—6岁,越拖治疗效果越差。
别抱着“大点就能好”的心态
“长大了就能好”“学拼音就能好”“要不把舌系带剪了吧”……有这些认识误区的家长不在少数。
温医大附属口腔医院语音门诊治疗师洪小霞解释,儿童在语音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规则的构音错误称为音韵历程,常见的音韵历程在两岁半至四岁会显著减少,自行康复。如发音错误不能自行改善,且进步不明显,建议及时就诊。一般来说,构音障碍治疗的黄金时间是学龄前期,如幼儿园中班至大班,也就是4岁—6岁。错过这一时期,便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恢复也可能不理想。
另外,家长还要学会发现一些警告信号:如孩子0岁—1岁时,对声音缺乏反应,表现过于安静,与养护者眼神接触少;2岁时无任何单字词语出现;3岁时无法使用简单句子;4岁时还有较多发音错误,说话内容不易理解,甚至无四声的变化;5岁时发音仍不准确,并且没有叙事能力,不会讲简单的故事。这些都可能是儿童语言发育障碍,家长应及时带孩子进行筛查、评估。
隐性腭裂是腭裂中较为隐蔽的一种,通常不容易被发现。在婴儿期,家长可观察孩子的喝奶情况,是否有鼻孔漏奶、喝奶速度慢等情况。大一点时,是否有鼻音重、鼻漏气,许多声母,如g、k等音发不出来。还可以检查孩子的口腔,可以看到腭垂是裂开的,连着两侧腭垂的是薄薄的透明带,上腭呈倒V型。洪小霞提醒,有上述异常,可能就是隐性腭裂。但并非所有的隐性腭裂都要手术治疗,还需结合患者语音评估的结果综合考虑。
学个拼音,发现了大问题
“要不是因为学拼音,不少家长还发现不了孩子的构音障碍问题。”温医大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树蕃告诉记者,暑期不少家长会让孩子进行幼小衔接学习,结果一学拼音,问题来了,把g、k发成了d、t,zh、ch、sh读不出来等,重视的家长觉得有问题,便带孩子过来就诊。这种情况在暑期是最多的。也因此,门诊以幼小衔接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居多,并且男生明显多于女生,有流调数据显示,构音障碍患儿,男女比例为2:1。
赵树蕃介绍,构音障碍的种类包括功能性、神经性、结构性以及言语语言发育障碍等几类。从临床来看,功能性构音障碍最多,占到门诊量七八成。构音障碍的发病原因可能与舌系带过短、腭裂等口腔颌面部结构或功能异常有关,与张口呼吸等口腔不良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发音不清、咬字不准、讲话含糊等。
因唇腭裂导致构音障碍的比例不小,家长需要关注孩子是否有“隐形腭裂”的问题,之前,语音门诊接诊过一名女孩子,一直存在构音障碍,但因为她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都是由长辈照护,便忽视了这一问题,拖到了10岁才来看,最后被确诊为隐性腭裂,需要先手术再进行语音训练。无论手术还是训练难度都明显加大,差不多用了快一年的时间,该患儿才基本恢复正常语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