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日报》:预防“一针致聋”获一等奖——温医9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奖
  • 作者:佚名    通讯员单位:温州日报   编辑:叶小静 叶少芳   字数:   浏览:3311
  • 本报讯(叶小静 叶少芳) 对药物性耳聋易感家系,只要通过基因检测,进行安全用药,其实是可以避免耳聋的。温医的“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机制研究及干预”这项科研成果,昨天荣获2009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据悉,温医此次共有9项科研成果受到表彰。

      据了解,药物性耳聋是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及成人后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其中20%-30%的药物性耳聋患者,是由于其体内存在母系传递的线粒体基因,在遇到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产生突变,导致“一针致聋”。让人致聋的药物主要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为消除用抗生素导致耳聋的隐患,温州医学院以管敏鑫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积极探索研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机制”,并发明了耳聋基因检测方法。

      目前,该研究成果所建立的“药物性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和药物性耳聋监控系统已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15家单位推广应用,在省内已成功为2550例耳聋患者实施线粒体突变筛查,筛查后共发现255个药物性耳聋易感家系,并对其中约5000名听力正常的母系亲属(包括孕期母亲和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结果使这些家系中先天性聋哑及语前聋发生率由起初的28%下降到目前的近乎为零。据介绍,该成果若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预计可使上千万人受益。

      此外,温医还有8个科技项目(第一完成人、第一完成单位)在此次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受表彰,其中包括以瞿佳为首的“单纯性近视防治的临床研究及应用”、以李校堃教授为首的“一类新药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关键工程技术及应用”、王均炉等的“穴位刺激的全麻增效及脑保护作用的研究”、潘景业等的“缺血对机体凝血系统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的机制”、李昌崇等的“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与支气管哮喘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施明光等的“婴幼儿视力检查和视觉发育的研究”、 王万铁等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中西医防治”、李校堃等的“aFGF和MT/Zn抑制糖尿病并发症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等。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