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教龄:33年)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
陈志康教授,是当时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他知识渊博、为人谦逊平和,追踪学科前沿,教导我踏实做事,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我就是沿着老师指引的方向一直坚毅前行。
教师之路:
卢中秋现任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兼医院副院长、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主任。
从医从教33年来,他奋战在救死扶伤第一线,殚精竭虑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在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援中身先士卒;坚持立德树人,将敬畏与关爱生命教育融入日常,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职业精神和情怀的医学人才。
“急诊科最接近生,也最接近死亡,是医院里最能锻炼人的地方。作为医者和师者,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在救死扶伤的亲身体验中,树立医者的责任和使命,坚定人生信念和追求。”担任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多年,他总是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数十年如一日带领团队殚精竭虑抢救每一位急危重症患者。非典救治、禽流感防控、抢救汶川伤员……危急时刻,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线。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温州形势严峻,凭借丰富的急危重症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经验,他勇挑重担,担任医院新冠救治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制订重症患者救治流程、疫情防控阶段急诊急救应急方案,并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救治。在他的影响下,学生强化了对职业的认同感,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从医理念。
走上学校和医院行政管理岗位后,卢中秋还是坚持每周临床查房、讨论分析病情。“卢老师的手机从不关机,碰到疑难病人我们经常半夜求助他,他都第一时间接通,有时还会迅速赶到医院。”这是他留给学生最深的印象。
2018年6月9日,在北京飞往温州的航班上,一名乘客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他和同事在万米高空抢救患者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关注。在他的带领下,师生危急时刻挺身救人更是形成了一种接力传承,成为学子成长的精神力量。他兼任温医大护理学院院长期间,师生多次在紧急情况下现场施救群众。
他认为,医学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的最大区别是,当学生跨入医学院校那一刻起,就肩负了治病救人的使命。“听卢老师上课,脑子里经常会浮现出电影中急诊室救治的场景。”他的学生洪广亮说,卢老师习惯收集临床中的典型救治病例,根据教学内容一个个融入其中,让枯燥的医学课堂变得翔实有趣,深受学生们喜爱。
截至目前,他已培养博士毕业生7名、硕士毕业生100多名,在读博士9名、硕士17名。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