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主办的第五届“人民名医”盛典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谢聪颖荣获“第五届人民名医·优秀风范”称号。
作为致力于肿瘤放化疗领域近30年的医生,谢聪颖就是那个给患者以信心的人。她说,她愿意做肿瘤患者的一道光,用专业、专注、专情,照亮患者黑暗的生活。□晚报记者 胡海珍/文 曹隆一/摄、视频
嘉宾名片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及防护专委会常委,浙江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候任主委,温州医学会肿瘤放化疗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万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美国密歇根大学肿瘤中心访问学者。
全力以赴做“孤勇者”
“谢医生,总算找到您了。”
“谢医生,找到您,我就放心了。”
在谢聪颖的门诊,很多患者慕名找到她,往往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上述这样的话。
在患者心目中,她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医生。“很多患者都会把家长里短的事情跟我说,不方便跟家人说的事情,他们都会告诉我。”谢聪颖介绍,患者对她的信任,也让她非常有动力。
有一次,她碰到一个因肿瘤引起白细胞、血小板极低的患者。按照化疗标准,这个患者是不能进行化疗的,因为导致并发症的风险会极高。但如果不打化疗,患者就有生命危险。这个时候,谢聪颖就作出了大胆的决定:打化疗。之所以冒着风险,是因为建立在她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化疗打了半个月,该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就上升了。
大家看得见的是医生在运筹帷幄地开处方,背后往往是医生在走钢丝。”谢聪颖坦言,治疗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她经常是在“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冒险,就是为了帮患者争取更多生存的机会。因此,她坐门诊看病,有时候一个患者看半天,很多时间是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谢聪颖经常这样对患者说:“如果我作为你的家人,我会这么选。”她说患者对她“性命相托”,她愿意去做那个“孤勇者”,全力以赴,与患者一起去跟肿瘤“战斗”。
见证肿瘤治疗技术飞跃
作为一名从事肿瘤研究近30年的肿瘤专家,谢聪颖也见证了肿瘤治疗技术的飞跃。
近几年,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速的。“业界有一句话是:近10年的技术发展,超过了以往40年的进步。”谢聪颖介绍,她记得她刚开始参加工作时,放疗根据患者的前后、左右定位,是在一个平面上的,相当于“二维”;后来进行立体定向,是“四维”;同时该技术也进入了“刀”的时代,更加安全、精准,也大大提升了疗效。
如今,放疗技术又进入了智能放疗时代。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智能放疗技术创新及应用中心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名单。该中心将围绕精准放疗技术和临床研究、人工智能放疗大数据库及应用研究、放疗增敏及辐射防护新材料开发三大发展方向,拟建成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功能为一体的智能放疗综合性先进平台,带动形成具有全省乃至全国辐射能力的智能放疗产业集群。
“以前放疗,很大程度上靠医生的临床经验,一个成熟的放疗医生,需要有10年以上的培养周期。” 谢聪颖将带领团队研发智能放疗新型技术,将基于大数据进行精准式“一键式”定位、照射,这样就可以向基层医院进行推广了,让更多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放心地进行放疗。
在治疗手段上,除了放化疗,现在还有微创手术。在药物使用上,也从30年前的化疗时代,到如今的靶向以及免疫治疗时代。
技术的飞跃,除了治疗技术,还体现在诊断技术上。谢聪颖介绍,以往的诊断,做的是有创的病理活检,现在则是无创的液体活检。
可以说,通过几大治疗手段和诊断技术,如今,肿瘤已经变成了慢性疾病。
肿瘤研究登上国际舞台
肺癌是中国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但早期肺癌的诊断困难,导致五年生存率偏低。而肺癌的疗效,也与其分期有关,越是在早期接受治疗,效果越好。十多年来,谢聪颖就致力于肺癌的研究与诊疗。
2015年,她在临床中发现大量的患者体检检出肺结节,如何更为精准地判断肺结节是属于良性还是恶性?相对于传统的早期肺癌诊断——采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谢聪颖团队通过患者外周血液中分离的外泌体,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挖掘外泌体的表达谱,观察到了外泌体的独特性质,并对其诊断准确性进行了验证。这种诊断方法不仅准确率更高,而且还是无创的,只需在患者身上抽5毫升的血液。2017年,谢聪颖团队就凭借研究成果——“早期肺癌的新型外泌体诊断”,登上世界肺癌大会发言以及国际知名医学期刊CCR,从而让温州的肿瘤研究在国际上名声在外。
为了让更多的肿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在谢聪颖的牵头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龙湾院区建立了肿瘤诊治中心,特别是在门诊的布置上,以患者为中心、疾病为链条,并融合了肿瘤内外科、血液科、介入科、中医科、营养科、心理科等多个学科群。
来 源:《温州晚报》2022.09.04 08版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