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张女士是个“瓷娃娃”,身患成骨不全症,一碰就容易骨折。然而不久前,她却冒着生命危险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下一子。“这是我们医院接诊的第一例‘瓷娃娃’妈妈,太不容易了。”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金利栩说。
张女士是四川人,在台州温岭打工。自打出生起,张女士的骨头就比一般人要脆,经常发生骨折,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差,父母也没有将她送去就医,张女士就长期卧病在床。这导致成年后她的腿异常小,甚至弯弯曲曲的,无法直立行走,身高也仅有130厘米。
几年前,张女士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两人成了家。婚后,他们有了生育的念头,2019年,她生下了一个女儿。幸运的是,女儿身体健康,这给了张女士莫大的信心,她决定再生一个。今年,张女士如愿再度怀孕。
然而,这次的情况远比第一胎要来得凶险。在宝宝38周时,张女士出现了胸闷、呼吸费力等情况,当地医院无法处理如此凶险的状况,建议她来温医大附一院就诊。“患者来的时候已经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同时伴有肺动脉高压,胎儿也被诊出患有主动脉缩窄,随时有生命危险。”金利栩说。
此外,张女士的身体条件也不适合分娩,一来她体格小且骨骼严重变形,下半身无法直立行走,增加了胎儿娩出的难度。二来张女士容易出现骨折。为了帮助张女士顺利分娩,该院产科联合麻醉科、儿科、骨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
10月12日,张女士迎来剖宫产。手术当天,所有人都为这位赌命生产的“瓷娃娃”妈妈严阵以待,一切操作都要比寻常更小心翼翼,避免在压力作用下张女士出现骨折。第一个麻醉关就是大考验。“考虑到常规椎管内麻醉时产妇下半身失去知觉,极易发生骨折,我们选择全身麻醉并为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将袖带测量血压改为有创动脉连续监测、无面罩加压下的快速顺序诱导、可视下气管插管等,就担心她在接触时候用力会导致相关骨折。”该院麻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熊响清说。
同样,在生产过程中,产科医生也不能对其进行加压,“不能把孩子按出来,要让产妇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把孩子生出来。”金利栩说,同时还要在产妇腿部放垫子做好保护措施。好在,经过近1小时的手术后,张女士顺利产下一子,母子平安。术后,张女士恢复良好。然而,还有一件事让她觉得揪心,就是小儿子的心脏合并有先天性主动脉狭窄,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治疗。目前,张女士已平安出院。
“‘瓷娃娃’是个罕见病,由于她们骨骼十分脆弱,在孕期发生危险的概率比普通孕妇高几十甚至上百倍,从医学上讲,‘瓷娃娃’不适合怀孕。同时它也是一种遗传病,有可能会遗传给胎儿,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准妈妈来说,要做好产前评估和筛查,怀孕后要定期产检,做产前诊断。”金利栩提醒道。
原文链接:
看温州客户端 https://wzwbapp.wzrb.com.cn/lookAtWenzhouH5/commonDetail.html?tenantId=T_GOV&siteId=S_KWZ&source=https%3A%2F%2Fwzwbapp.wzrb.com.cn%2Fapp_pub%2Fxw%2Fmd%2F202110%2Ft20211019_202623.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