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诊:温医大附属第一医院
接诊医生:消化内镜科主任吴明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传统的治疗要通过手术开刀来确定肿瘤的基本情况。现在,只用通过小小的仪器探头,就能深入病变部位进行病理分析,附一医去年底启用的超声内镜诊疗技术,已经为50多名患者进行可疑结节的“精准判断”。
门诊病历——CT下显示胃里有肿块,超声内镜发现只是脓肿
市民胡女士在苍南某医院做了CT检查,结果发现胃里有肿块,医生怀疑很可能是间质瘤。至于肿瘤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需要手术开刀后,才能判断。
转院温医附一院后,医生对胡女士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通过穿刺活检,发现肿块是炎症引发的脓肿,不需要手术治疗。
这让胡女士一家人都感到很庆幸,避免了“白挨一刀”。
门诊数据——每年有5%-10%患者开错刀
据吴明介绍,传统的CT和核磁共振检查,只能查到肿块的部位,对于肿块是否是肿瘤,只能通过手术进行进一步确诊。因此,许多患者在开刀后才发现,肿块并不是瘤,就造成了“白挨一刀”。
有调查显示,在上海地区,每年有5%-10%的患者因为误诊、漏诊而开错刀。温州的“开错刀”比例与上海持平,甚至更高一些。
新启用的超声内镜技术,是在内镜前端安装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能够同时进行内镜检查和超声检查。它不仅能起到普通内镜的检查作用,还能对胃肠道肿瘤或临近脏器(如胰腺、胆道等)进行定位和治疗。
专家提醒:
四类患者可在术前先进行超声内镜检查
1、鉴别消化道早期肿瘤(如食管早期癌、胃早期癌、结直肠早期癌):对恶性肿瘤进行分期,评估手术的可行性、预后和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2、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间质瘤等):确定病变确切起源、性质、范围;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3、胰腺病变:超声内镜是早期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首选方法,能反映胰腺实质结构的改变。超声内镜能鉴别胰腺肿瘤的良、恶性,甚至能发现1厘米甚至更小的肿瘤,还能引导细针穿刺活检,确定肿瘤的病理学类型,这对以后的放化疗至关重要。
4、胆道系统疾病:对胆总管结石而言,超声内镜同磁共振一样,敏感性高、特异性强,而且无创。对胆道肿瘤诊断同样敏感,可以确定肿瘤部位、大小以及分期。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