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记录在案不到30人、人群占比仅为十几万分之一的类孟买血型,比“熊猫血”更稀少。日前,拥有类孟买血型的65岁患者老谢在医院进行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因找不到合适的输液人群,最后,医院通过术前存储血液、术中稀释性自体血回输技术,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65岁的老谢拥有稀有血型
自体血回输成功完成手术
4个月前,65岁的瑞安人老谢在瑞安体检时,肝脏检出一个6.5厘米大小的恶性肿瘤。老谢想做开腹手术切掉这个肿瘤,但各家医院医生却“不敢做”。原因是,老谢血管里流动的是国内极其罕见的类孟买型血,这种血型比“熊猫血”还少,血库里根本没有备血,只能进行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恶性肿瘤任其留在体内,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恶化致命的危险,这种状况令老谢非常担忧。
附二医的医生建议老谢采用术前自体储存血液,术中通过自体血回输技术将血液输回体内的方案。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王向昱称,手术前10天,患者通过3次自体采血,共计700毫升的类孟买型血存储在医院的冷冻室,为了让患者体内的血液保持稳定,其间补充了铁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医生称,基于手术中熟练地按照手术指征进行,一台手术下来,失血量仅200毫升左右,“在肿瘤切除中发现出血状况时,立即为患者输血,剩余血液,术后逐渐回输”。老谢的手术很成功。
类孟买血型等稀有血型
可能是基因突变所导致
据了解,附二医接诊过的稀有血型患者,老谢并非第一例。2012年,医院收诊的一名类孟买血型的孕妇,被诊断在分娩中有一定的风险,为了让孕妇可以顺利分娩,备血过程足足持续了8个月。
附二医血液科主任林甲进介绍,在他看来,类孟买血型的出现与基因突变有关,可以解释为,这些人群体内缺少一种酶,“但并非所有的直系亲属都会遗传这种基因”。
他介绍,临床检验血型中,罕见血型往往会显示为“假象O型”,只有再进一步分类才能确定。在温州献血办稀有血型志愿者资源库中,登记在案的各类罕见血型者均只有一两例。相关负责人员透露,资源库中的志愿者作为临床抢救用血的后备力量,一旦有紧急的用血需求,只要条件允许,他们都会赶来救命。
自体血回输技术临床已普及
它比异体输血更安全更节省
临床上,绝大多数的罕见血型患者,均使用自体血回输技术。
“无论是常见血型还是罕见的血型持有者,如有用血需求且能够择期手术,我们更建议患者选择自体血回输技术。”临床医生认为,这种“自救”的方法更安全,能够避免异体输血过程中造成的排异反应以及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概率,同时,可以帮助患者节省一大笔医疗费。
对比患者老谢的住院清单,可以发现,自体血回输产生的医疗费用仅为外源性血液的三分之一。“医院收取的只是血液检测费用。”林甲进介绍,术前需根据患者用血需求进行输血储存,血液经过实验室检查合格后,存入医院的血库中。手术中,提前储备的血液将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逐渐回输,如手术中血液有剩余,术后还将依据患者的血色素程度,分批回输。
“我们更建议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 林甲进称,但有一批人不适合该技术,包括血液可能受恶性肿瘤细胞沾污、有脓毒血症或菌血症等症状的病人。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