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Terry(李思洁)在温州医学院图书馆自习室与中国学生学习交流。 许日尤 摄
她是一位成功的美国母亲,七个子女都学有所成。她还是一位勤奋的学生,现在温州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这位54岁的母亲,只身一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求学,是怎样一种精神在支持?昨天下午,记者在医学院茶山校区,见到了这位在旁人眼里有些“传奇”色彩的留学生,她的英文名叫Terry,还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李思洁”。
双肩书包,黑色休闲外套,头发长至肩膀,太阳镜被临时别在头上,束住散在两侧的头发,这就是Terry平时的打扮,一点都看不出是年过半百的人。她用中文告诉记者:“我喜欢中国,喜欢浙江”。学院辅导员廖丹璐担任临时翻译,但Terry的中文其实不错,能听说很多词汇,采访中常常不需要翻译。
Terry告诉记者,她在20岁的时候,曾经在大学读过两年医学预科,后来因为结婚而中止,但是对医学的喜爱早已根植在心里。Terry有自己一套教育方法。她说,她的孩子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去过所谓的“学校”。“我带着孩子们到处旅游,想让他们形成对生活的‘世界观’。他们不仅在家里受到教育,而且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得到各种教育。”这种开放的学习观,Terry也一直在自己身上实践着。
1990年,Terry第一次来到中国,开始和这个东方国度结下不解之缘。她先后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担任外教,还在台北教过英语,“北京、三亚、长沙、杭州、横店……”Terry用中文一一报出自己在中国游历的地方,对中国的喜爱和对学医的渴望让她萌发了来中国学医的想法。经过申请,Terry选择了温州医学院,因为学校地处她非常喜欢的“浙江”。在校园里,Terry绝对是一名好学生,对于繁忙的课业完全没有怨言,还抽空帮助中国学生学点英语,“我是一名学生,我的任务是学习医学,要努力成为医生!”在医学院就读已经有一个学期,谈到成绩,她露出了可爱的表情,用非常中国式的语气告诉记者三个字:“还可以”。
辅导员廖丹璐告诉记者,一般留学生申请入学,对年龄都有限制,但Terry用她的真诚打动了校方,破格录取并为她特别安排了单人间宿舍。Terry毫不掩饰自己对温州的喜爱,在她看来,学校欧式的建筑可以与美国的大学相媲美。“温州人很善良,他们很喜欢帮助人,这里的老师非常敬业。”但是观念的差异也让Terry常常遇到人们对她“高龄”求学表示好奇,“你们会觉得我很疯狂么?但是在我们那儿很普遍,我觉得学习让我感到年轻,如果不学习,那我真的是老了,我会一直坚持学习下去的。”
学习是终身的
一位年过五旬的美国主妇,不远万里,数度来华,和许多中国朋友结下深厚的友谊,这种热情,令人感动;30多年的坚持,终于再圆学习梦,更令人敬佩!在Terry和家人看来,她的举动稀松平常。而她却在中国遭遇了许多友善的“疑问”。善意的好奇,恐怕证明了我们对于终身学习的观念,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
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我们身边真正践行者,能有多少?真正发自内心的学习,能有多少?Terry的学习观念,与当前回潮的“读书无用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习求知,不仅是谋得生存能力的手段,它还是一个人不断完善自我的长期过程,甚至是一个民族提高整体素质的强大推力。这位主妇值得敬佩,终身学习的观点,更应该大力提倡。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