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中国网:厉害了!癌症晚期的他,接受这项技术逆天改命
  • 作者:肿瘤放化疗科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王嘉慧   字数:1425   浏览:129
  • 癌症晚期意味着什么?疼痛、营养不良、生命进入倒计时……但近几年,“免疫治疗” 的出现,让不少晚期患者的治疗之路“峰回路转”,重现生机。

    金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通过免疫治疗,他实现了临床意义上的无瘤生存。

    金先生(化名)今年54岁。2018年9月,他时不时会感到胸闷气急,且症状一天比一天严重。一个月后,他因“黑便、胸闷伴乏力”到我院急诊就诊,当时的血色素只有39g/L(正常范围:130g/L),不到正常人的1/3,腹部CT提示胃部占位。

    胃镜结果显示,金先生的胃窦部位有一个巨大溃疡,周围有不规则隆起,质地脆,易出血。活检病理提示中高等分化腺癌,HER-2阴性。

    随着进一步检查,PET-CT提示胃窦弥漫性异常增厚伴有代谢增加,胃窦、肠系膜根和腹膜后幽门周围多发代谢亢进的淋巴结肿大,考虑浸润性胃恶性肿瘤伴转移。最终,金先生被确诊为晚期胃腺癌。

    诊断明确后,如何进行后续治疗成了难题。在家人的鼓励下,金先生找到了我院肿瘤放化疗科副主任李文峰,希望寻求治疗新方法。

    对于晚期患者来说,尽可能缩小肿瘤、延长生命是最终目标。针对这一目标,过去通常有两个选择:一种是单纯化疗,另一种是化疗联合放疗。但依靠单纯化疗的模式缩小肿瘤的概率不大,化疗联合放疗的效果虽然相对显著,但对患者的身体状态要求较高,毒性较大,出现各种严重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也更高。随着抗PD-1/PD-L1抗体免疫治疗的出现,这一难题有了转机。

    什么是免疫治疗?通俗来说,免疫治疗就是重新识别肿瘤细胞的伪装,让过去不能对肿瘤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重新“披甲上阵”,使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去对抗肿瘤细胞,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其与化疗的联合常会起到“1+1>2”的效果,且毒性可防可控,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单用化疗效果欠佳或化放疗联合毒性过大的问题。

    经过多学科讨论,李文峰建议金先生接受“SOX姑息性化疗+抗PD-1抗体免疫治疗(纳武利尤单抗,200毫克,每2周一次)+胃部病灶同步放疗((3Gy/8fx)”。

    幸运的是,在接受免疫治疗后的第22天,金先生的胃部肿瘤明显缩小,转移淋巴结消失。第144天,金先生的肿瘤不见了,实现了病理学意义上的“消失”,肿瘤标志物也下降至正常范围。截至目前,金先生已经无瘤生存超过6年!

    一、哪些人更容易得胃癌

    1.感染相关高风险人群: 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EB病毒感染者。

    2.饮食与生活习惯高危群: 高盐/腌制食品爱好者,吸烟酗酒者,蔬果摄入不足者。

    3.疾病相关高危群: -慢性胃病患者,胃溃疡:边缘反复糜烂易恶变; -胃息肉:直径>2cm的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上升40%; -胃切除术后患者。

    4.疾病相关高危群: 家族史阳性者,警惕遗传综合征:遗传性弥漫型胃癌(CDH1基因突变)、林奇综合征。

    5.其他高危因素: 长期接触致癌物者,煤矿、橡胶厂工人(暴露于石棉、苯并芘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损伤胃黏膜,男性与老年人,50岁以上人群占新发胃癌的80%,但近年青年胃癌(<40岁)比例上升至12%。

    二、如何预防胃癌

    1、高危因素改良

    ★ 40岁以上:每2-3年做一次胃镜(萎缩性胃炎者每年1次);

    ★ Hp感染者:彻底根除治疗并复查;

    ★ 胃溃疡/息肉:规范治疗并定期病理监测。

    2、生活习惯改良

    ★ 每日盐摄入<5g,腌制食品每月≤1次;

    ★ 多吃新鲜果蔬(每日500g以上);

    ★ 戒烟限酒(男性酒精<25g/日,女性<15g/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