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美丽温医(温医要闻)
新闻专题
  •  勤工学子的别样年华
  • 作者:陈静 郑君翊 陈伟 杜白露/文 谢智勇/摄   来源:学工部、学生处 新闻中心   编辑:陈伟   浏览:6996
  • 他们是校园的安全女卫士,用流淌的汗水,换取师生的安全;他们是老师的贴心小助理,用细致的工作,让琐碎的办公事务有条不紊;他们是人体科学馆讲解员,用专业的知识,述说着医学的奥秘……也许我们从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却用行动向我们展示着勤工助学岗位上的别样年华。

    随着日前我校首届“勤工助学之星”评选暨“我的勤工助学故事”事迹报告会的落幕,一批活跃在勤工助学一线的学生社区文明督导员、教学学风督导员、校园安保卫士、学长辅导员、实验小助手、食堂配餐员、办公助理等勤工达人也从幕后走到台前。他们用自立和责任书写的故事,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孙晓燕常常被同学们称为“打工狂人”,三年里,她做过老师的助理,当过图书馆的管理员,做过食堂配餐员,也在校外从事过多种兼职。很多次她几乎想要放弃,然而每当彷徨、苦闷,一个声音总在内心深处回响:“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年迈的妈妈不用这么操劳,让懂事的弟弟能从工地重返校园学习,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这份执着和担当,从大一由绿色通道入校、贷款交学费到如今,她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而是用勤工助学为自己撑起了一片天空。问她是否太过辛苦,她的回答是:“学会平衡,学会安排,过得无比充实。”“恪尽职守、不偷懒、不抱怨”是用工部门老师们对她的一致评价。面对赞扬,她则微笑不语,继续忙着手头的工作。

    与晓燕不同,罗朝莲的工作似乎更具挑战,轻松亦或困难,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之后才能得出结论。作为学校健康与环境生态研究所实验室助理的她,帮助老师养斜纹夜蛾,准备二化螟材料以备实验是她生活的一部分。起初刚接触养蛾,屡告失败对她这个门外汉来说,确实有不少挫败感。“斜纹夜蛾在实验室培养成功率极低,如果依照之前学长们采用的常规方法,很难达到实验用量要求。”怎么样才能更科学有效地提高斜纹夜蛾存活率?查询网页、文献,规范操作方法,变更养殖密度,改善实验室环境……节假日、周末、晚上,她不停琢磨着,细心观察着,并及时与老师沟通、探讨。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终于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如今她养殖的斜纹夜蛾已经能成长到第三代。她说,养蛾的经历以及与研究所里学长和老师的交流,让她涉猎了专业领域的诸多知识,也对预防医学专业产生了更多兴趣。同学们经常戏称她为“养蛾小能手”,她则乐在其中。

    “早起对于一些同学来说有些困难,有些同学甚至直言‘痛苦’,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日子。”6点起床,6点半到岗,每逢“上班日”,配餐员叶扬总需要比寝室的小伙伴们早一个小时起床,她要保证早起的同学也能及时吃到热腾腾的早餐。挑选同学需要的早点、在刷卡机上按下金额,一成不变的动作并没有消磨她的热情,“对于我来说,这只是几百份早餐中的一份,却是别人今天唯一的早餐。就好像以后我要当护士,每天要给很多病人打吊针,但对于很多病人来说,这就是他当天唯一的一次,所以要尽心尽力做好。”两年来,她一直在三号食堂一楼,热情对待每一个前来买早餐的同学。

    晓燕、朝莲、叶扬,都只是勤工助学岗位上普普通通的一员。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了解到,近几年,我校年均设立勤工助学固定岗位近700个,临时岗位1000多个,全年约有2000人次上岗工作。在确保量大面广、让更多同学参与岗位锻炼的同时,学校着力突出“发展性资助”的功能,不断强化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与提升:在岗位设置上注重专业技能型岗位的开辟;在入岗竞聘前引入“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的就业招聘模式,丰富学生求职体验;依托校心理健康中心开展“自信心、人际交往”阳光训练营团体辅导等。

    勤工助学活动旨在通过鼓励学生在参与劳动获取报酬的基础上缓解和改善学习、生活条件,如今已发展成为高校资助育人的重要载体和服务校园、服务师生、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该项活动自开展以来一直深受用工部门和广大学生的欢迎。目前,我校勤工助学岗位在空间上已遍布校园各处,在时间上覆盖全年,随着岗位开辟数量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同学正加入这支队伍,他们在实践锻炼中获得职场体验,磨练自立自强的意志,在辛勤付出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