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追梦系列(温医要闻)
新闻专题
  • 挑战创新路,共圆中国梦
  •  医大全国“挑战杯”竞赛首捧“优胜杯”再夺特等奖
  • 作者:施露静 林彩秀/文 叶圣/摄影   来源:团委   编辑:小玲   浏览:17891
  • 创新为梦,挑战不息。1017日,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决赛结果揭晓,我校推选的6件作品喜获1个特等奖、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同时,我校以总分340分首次捧得优胜杯,总排名全国第六、全省第一,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其中,第一临床医学院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从全国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折桂特等奖,这是浙江高校在本届“挑战杯”竞赛中获得的2个特等奖之一,也是我校第二次在该赛事中折桂。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的《双歧杆菌生物毒性法快速筛检食品农药残留试剂盒的研制》和药学院的《非促分裂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获得一等奖;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基于新型探针检测水中汞离子的纳米生物传感器研制》和药学院的《新型非ATP竞争性FGFR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获得二等奖;眼视光学院的《新型便携式弱视治疗仪的研发》获得三等奖。

    获得特等奖的团队由“科研小子”林贤丰带领,其课题《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自2009年确定方向后,经过两年多的模型构建,终于在2012年获得推广应用。该研究首次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对此疾病的预后进行预测。目前,该项目已在全国8个临床中心进行试用,准确率达81.1%。林贤丰团队感言:“枯燥的操作、艰涩的理论、忙碌的奔波,都让大家认识到科研的本质:一种独上高楼,方能望尽天涯路的坚持。” 《双歧杆菌生物毒性法快速筛检食品农药残留试剂盒的研制》,从当下社会热点入手,努力探索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实用性强。项目负责人胡瑜认为:“没有人能轻易成功,整场挑战杯比赛,就是耐力,智力和体力的大考验,是一笔值得珍藏的人生财富。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贵在坚持,贵在细心,贵在不怕失败。”《非促分裂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项目负责人沈晨杰说:“我们团队能够成功,原因是我们的会场展示通俗易懂,科普性强,同时创新点比较明显,实验比较深入。”

     我校历来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本届“挑战杯”竞赛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经历了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三级竞赛,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召开了全国“挑战杯”竞赛动员会,校党委副书记唐闻捷做了总动员。全国比赛期间,副校长吕建新亲赴现场慰问、指导参赛学生。相关学院领导和指导老师也随团前往,全程悉心指导,参赛学生投注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

    “挑战杯”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已成为近两千所高校参与的科技盛会,是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本届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承办,共有来自内地以及港澳地区454所高校的1194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经过前期的网络初评和集中复评,以及决赛期间的作品公开展示和现场问辩,最终评出特等奖作品34件、一等奖作品104件、二等奖作品288件、三等奖作品710件。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以并列总分480分获得本届“挑战杯”,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温州医科大学等24所高校获得“优胜杯”。

     

     

    我校1项科技作品获得此次竞赛特等奖(林贤丰,左起第4位)




     学校获得此次竞赛“优胜杯”(左起第4位)


    获奖合影


     
    出征前,校党委副书记唐闻捷为队员们加油鼓励



     副校长吕建新在现场指导参赛学生



    参赛师生与观摩团合影

    附: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获奖作品一览表

    奖项

    作品名称

    学院

    参赛队员

    指导老师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

    第一临床医学院

    林贤丰、吴圣杰、赵晨晨、刘文悦、肖冬冬、郑琳、陈盛辉、林辉

    郑明华、施可庆、陈肖鸣

    双歧杆菌生物毒性法快速筛检食品农药残留试剂盒的研制

    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

    胡瑜、雷梦婷、厉博文、王文超、王铖、章慧青、徐申斌、沈吉

    刘佳明、孙晶

    非促分裂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药学院

    沈晨杰、叶素烁、朱召浩、王慧、汪鹏、周炜杰、项秀瑶

    肖健、张宏宇、李校堃

    基于新型探针检测水中汞离子的纳米生物传感器研制

    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张林志、孙涛、何珏、项序武、王艺芸、谢晏讷、孙巧玲、谢尧琪

    吕建新、吴文鹤

    新型非ATP竞争性FGFR1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药学院

    李雪琳、朱和平、杨胜利、富炜涛、王克全、王林涛

    刘志国、梁广

    新型便携式弱视治疗仪的研发

    眼视光学院

    陈航、夏瑞静、陆莹雪、董春晓、周丽娜、金梓、王琳艳

    陈洁、朱绿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