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学习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温医要闻)
新闻专题
  • 对标国家需求 探索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路径
  • 作者:教务处 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来源: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任思嘉   浏览:5428
  • 8天时间里,参观2家研究所、3家科创企业,参加2022年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这个暑期,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新医科班、新工科班的学生们过得十分充实。“这次研学让我了解了专业的前沿动态,加深理解了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科研不止是在实验室里,还需要不断关注着临床、民生需求……”2020级新医科班的同学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019年4月,教育部全面启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四新”的建设要求,学校积极探索“新医科”、“新工科”等新型优势学科专业设置,其中,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先行先试,探寻交叉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跨学科思维 布局优势学科专业 

    温医大眼视光具有深厚的医工整合传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即开展眼科器械研发,创办国内首个眼科光学研究室,招收首批眼科光学方向研究生,在国际上首创眼视光医学专业。建成医学、工学两类一级学科博士点、两大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形成完善的本-硕-博全链条、医工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学院于2020年开设“眼视光医学新医科班”、“眼视光工程新工科班”,在眼视光医学专业中融入生物材料、智能医药等交叉内容,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融入医学的教育内容与发展方向。“新医科班”与“新工科班”一经开设,立即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生源,近三年在浙江省平均录取位次最高达到前2.5%。

    课程赋能 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课程是交叉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学院为新医科和新工科班分别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丰富课程体系设置,充分体现学科交叉的育人理念。眼视光医学(新医科班)对眼视光专业课程进行了整合,改革传统单纯以临床医学为主的课程架构,新建了《眼视光应用光学》《眼科生物力学》等10门医工融合课程;生物医学工程(新工科班)开设了智能医药、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先进医疗器械等3个方向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以临床和产业需求为导向,由科研PI或临床主任担任课程负责人。截至目前,已实现课程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全覆盖。


    强化师资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院强化教师在人才培养的核心作用,组建临床医师、科研PI、企业研发等联合师资团队,走进教学一线,将临床和科研产业的前沿知识带进课堂。制定《新医科、新工科班导师制度》,按照“班级配导师组、学生配导师”的思路,从博导中优中选优,组建由博导领衔的新医科/新工科导师团队,为每个学生一对一配备导师,负责学生思想、学习、科研指导等工作。在本科阶段即指导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始接受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实现学生100%与导师建立日常联系,并进入导师课题组。在教学方式上,别于传统的大班授课,实施小班化拔尖人才培养,在课堂中充分实施PBL、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跨校际合作 扩宽优质教育资源 

    学院加强与外部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宽育人资源。通过引进全球眼视光行业知名企业入驻眼谷,将眼视光实验教学中心建成产教融合最紧密、最有特色的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之一;实施教学新技术联合研发项目,建成国内首个眼科手术模拟培训中心。将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等组建眼科人工智能课程、开展全球健康领导力提升项目等,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合作开展联合培养视光学博士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展“3+1+1”硕士培养。

    此外,学院还利用暑假等时间设计一系列“导学、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前往国内的大院名所、科创企业等开展实地研学活动,强化学生的科研素养,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今后能形成这样的互动效应:“新医科”班的毕业生能根据前沿发展准确提出产品需求;“新工科”班的毕业生能完美解决这些需求;临床医学的毕业生则能对产品给予评价和反馈。下阶段,学院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打通学科壁垒,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的新时代卓越医学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