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党建
  • 作者:   供稿单位:   编辑:南风   浏览:4450
  •   2005年6月,我校选派的5位科技特派员带着学校领导的嘱托奔赴我市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科技帮扶工作。一年后的今天,他们中的王剑军(派遣泰顺县包垟乡),陈柏坤(派遣平阳县鹤溪镇),吴步猛(派遣乐清市智仁乡),侯宁健(派遣鹿城区临江镇)以自己辛勤的工作,出色的业绩,分别被当地政府推荐,同时被评为温州市优秀科技特派员。

      深入调研,以科技带动当地产业

      当汽车把吴步猛带到温州市最北端的智仁乡时,看到这个被群山环绕,风景绮丽的山乡,他的内心既感到责任重大,又觉得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处开始着手。

      多问、多求教当地的乡村干部,是他找到的解决问题的第一个途径。从到乡里报到开始,他就跟随乡政府其他同志一道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向村干部或村民询问村情、民情,并详细记录,足迹遍布田间户头。看到个别偏远的山区群众至今仍生活在贫困线下,温饱尚忧,他的内心感到无比震撼,这更坚定了他 “生于农村、学于农大、当服务于农村”的决心。

      大学里学畜牧兽医专业的吴步猛,毕业后在实验动物中心又和动物打了多年交道,当初学校选派他下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他的专业背景会在农村派上用场。

      经过充分调研,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在乐清老家的人脉,他很快找到了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一条路子,在寺前村青龙猪场进行了他的试验:改造内部布局,进行优良品种替换,制订猪场兽医卫生防疫制度和日常生产操作规范,并按“温州市生猪基地场”的标准对猪场的软硬件进行提高整改……

      为了将技术留在当地,吴步猛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了从金华农校毕业的青龙猪场场长,用他的话来说,让场长成为二传手,将技术再传授给当地农民。

      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使猪场解决后顾之忧,吴步猛还请教了温州的专家和乐清市能源办的专家,与他们一起设计了沼气排污项目。经过几个月的施工,沼气设施的建设已经完成,工程也通过了专家和有关部门的鉴定。

      在多方努力下,青龙猪场现已成为乐清市清江大荆片唯一的温州市级生猪基地后备场。在他的引导下,青龙猪场申请加入了温州市基地生猪产销合作社,成为乐清市仅有的二个社员场之一。

      同样,经过深入调查,其他几位年轻人也纷纷开展了自己的科技扶农项目。在包垟乡,王剑军结合当地原有的种植大棚蔬菜的情况,向市科技局申报了《植物微生态制剂在高山大棚蔬菜上的应用及推广》的课题,获得了市科技局6万元的经费资助。陈柏坤也在鹤溪镇水上洋村建立了旱地甘薯新品种种植试点基地,对旱地甘薯进行优种引进和筛选、新品开发、示范和推广,还把几个好的品种引进到吴步猛所在的乐清智仁乡进行试种。下派临江镇的侯宁健则对当地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荸荠进行了《荸荠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的课题研究,该项目研究成功后将在全镇约900亩荸荠生产用户中推广,使亩产增收500公斤以上,预计每年可增收至少70万元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体现的是科技的力量,将确确实实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依托“后方”,为乡村父老送去温暖

      在乡镇工作期间,当特派员们遇到困难时,时常会想起学校。他们依托学校的资源,积极地穿针引线,让当地百姓获得急需的援助。学校提供的这些援助也为他们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2005年7月,陈柏坤入驻刚过一个月,鹤溪镇连遇“海棠”、“麦莎”、“卡努”等多次台风。灾后的鹤溪镇一片狼藉,镇里为此召开了紧急会议,强调救灾工作要以人为本,及时救治病人。面对这种情况,陈柏坤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了情况,请求学校派出医疗队支援灾区。他的要求立即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 7月29日,由原组织部王占岳副部长和附属一院党委张秀华书记带队,一支由17位专家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了平阳鹤溪镇灾区为灾民免费会诊,这次免费诊疗多达一千多人。此外,陈柏坤还为这次免费诊疗募捐到医药费近万元,镇里的老百姓对此感激不尽。

      2005年8月31日,由附属二院团委书记陆赋生和肾内科毛朝鸣主任医师带队的该院医疗队到乐清县智仁乡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

      时隔两天,王剑军联系在泰顺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脑外科、妇产科、儿科、病理科的五名副主任医生携带便携式B超机到乡卫生院进行义诊、健康咨询和免费送药活动。同月17日,附属第二医院大内科一行9人到包垟为敬老院五保户和其它群众近200人进行了量血压、内科常规体检、B超、心电图、抽血检查肝肾功能化验等,并赠送治疗支气管炎、高血压、脑中风等药品。两次义诊价值单免费药品和体检就有3万多元。

      在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近一年时间内,附属一院外科党支部等4批医务人员赴临江镇开展健康体检、健康宣教等活动,增强医院同入驻乡镇联系,加强了医院对“三农”工作的支持。

      除了送医送药,特派员们还依托自己所在部门、科室,为山区百姓送去了许多精神和物资上的帮助,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005年9月10日,温州医学院机关总支第七支部与智仁乡小坑岙村党支部举行了高校和山老区村党支部联合共建座谈会,探索高校与农村支部共建的新模式。

      同年10月,侯宁健联系了附属一院一批医务人员为临江镇送来健康宣教套餐:一是送来了医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走出亚健康》丛书;二是准备了300余份给农民的关于《手术后应注意些什么》、《高血压病人的保健方法》等健康宣教知识;三是送来了有关《什么是艾滋病》、《妇女避孕方法》等计生宣传栏知识,在镇和村宣传栏上进行卫生宣传。

      扶贫工作还牵动了温医的学子。2006年3月11日上午,爱心社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包垟乡中心校开展生态助学活动,共为贫困学生结队了价值2万多元的书籍及学习用品,并与10名特困生结成“助学对子”。

      ……

      一批批送医送药,一次次扶贫帮困,一本本书籍,一件件教具,在科技特派员们的联系下,送到了最需要的乡村百姓的手中,在这之中,寄托了学校领导对科技特派员们的关心和厚望,凝聚了学校广大师生对农民兄弟的深厚情谊。

     

      危情时刻,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

      下乡工作的日子对习惯了在城市生活的特派员们来说,无疑是清苦的。夏天,没有空调,“纯生态”的蚊子旺盛的战斗力往往叮得人满腿红肿,冬天,山区的温度比城市寒冷得多,遇上紧急的事情,半夜里还要起身去解决。但是,工作需要就是他们的需要,紧急情况就是他们出发的命令。

      “2005年7月12日,傍晚,一天劳碌工作后,大家正围在餐桌边吃晚饭,突然接到电话:‘包垟与新浦交界的白云村发生森林大火!’瞬间,我们全体干部都自觉地以最快的速度吃完晚饭往房间赶,不到两分钟,大家从房间出来在办公楼前集中都变成一个样——一身被火过了留下很多洞的衣裤、爬山的解放鞋、漆黑黑的手套、每人一把砍柴的镰刀——历次救火经验后装备的最简单“设备”。乡党委舒定岳同志作了简单的人身安全方面的布置后,大家一起爬上平时用来拉货的工具车往发事现场赶……

      ……

      凌晨两点,明火基本扑灭,检查完每个火堆里的火星,觉得都安全后,大伙清点完人数步行下山,皎洁的月光下,一张张被灰涂黑的脸显得那么的耀眼,甚是疲惫的身躯略显兴奋——没有人员伤亡和明显的财产损失就是最大安慰。

      象这样的救火每年都要5、6次,每次火情一来,党员干部都是这样二话不说冲到前头,正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辛勤付出才换得了山村的安静与祥和。明天,我们还要照常起来,还有一样的工作要去做,这,就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节选自《白云村森林大火“围剿”记》

      这是一篇温州医学院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的获奖征文,是王剑军根据自己在乡政府工作期间的生活片断撰写的,反映了他在乡村工作期间与当地百姓休戚与共的场景。

      被当作典型事迹宣传的,还有生科院的小伙子陈柏坤。在2005年夏天的抗台工作中,陈柏坤和镇里的全体干部一起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并自觉地加入到转移群众的队伍中去,冒着骤风暴雨到各村巡逻。他的这种精神及为当地群众送医募捐的事迹,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扬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平阳广播电视台、温州电视台、温州市科技信息网相继对他的事迹做了相关的专题报道。

      当危情来临时,与他俩一样奋战在第一线的,还有侯宁健、吴步猛……

     

      在乡镇工作的日子里,科技特派员们与当地干部、百姓同甘共苦,为山区、乡镇百姓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也从乡镇百姓身上,体验了朴实的乡情,和他们对土地、对家乡的热爱。

      “每次下乡,穿梭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与经济欠发达的大山深处,我的脑海总会浮现基层干部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身影;淳朴的村民渴求富裕的眼神;天真无暇的孩子们对知识的向往……这些都将成为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将指引我怎样去工作、怎样去前进。”
                        ——摘自王剑军发言稿

      短短一年的工作,使科技特派员们逐渐成长、成熟。科技下乡,服务农村,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学校领导、当地群众的信任,社会各界的肯定,是他们工作最大的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上一篇新闻:体育
下一篇新闻:学术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