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至25日,“2006年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召开,现年78岁的“基因之父”、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担任名誉主席并出席了大会。
温州医学院的部分教师、博士共20余人参加会议并参与了大会的学术交流讨论。会议期间,他们聆听了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教诲,也深刻感受了诺贝尔大师身上独特的精神魅力。
这次大会不仅是本年度最重要的国际基因组学学术会议之一,而且还是一次国际性的重要庆祝活动——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百慕达原则”(基因组数据免费共享)十周年(百慕达, 1996)、人类基因组序列框架图发表五周年 (《Nature》, 2001)、“第十次人类基因组测序国际战略会议”五周年(杭州, 2001)以及詹姆斯·沃森亲自命名的“Watson基因组科学研究院”三周年(杭州, 2003)。正如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杨焕明所长指出,这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促进我国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促进我国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
新闻附件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美国) ,1953年,和克里克发现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具有双螺旋构造,他们将自己的发现发表在1953年4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这项发现,是20世纪继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发现,它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的层次。为此,他与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分享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2001年,在他带领下,全球首次成功绘制出人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此后又成功绘制出“人类基因组序列图”,为人类生命写下了一本详细的“说明书”。对于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音,沃森认为,它将对健康起到巨大的保障作用,其中,癌症病人和精神疾病病人又是获益最大的人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