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血,一份标本,甚至一份尿样,其中都蕴涵着生命的起始密码。把今天的“生命密码”存入“银行”,等待来年使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3月22日,温州医学院基因组医学研究院在学院路校区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裴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强伯勤、温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作荣、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为其揭牌。这成为目前国内首个基因组医学研究院,将搜集温州地区的各类疾病样本建成生物样品库,利用“生物银行”的丰富资源进行基因或基因组的研究,把各种类型的生物样品像钱一样存进“生物银行”,需要的时候再随时取出来进行研究,为基因及其变异等造成的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早期干预找到新的方法,提供新的视角。
瞿佳院长在致辞中表示,在新的起点上,温州医学院将进一步发挥灵活的机制,扁平化的管理,丰富的临床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基因组医学研究院办好,全力打造一个在机制上创新,在水平上达到国际化的研究院。作为温州同乡,前来参加成立大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为基因组医学研究院在温医成立感到自豪,他说:“基因组医学研究将为基因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强伯勤院士在致辞中说:“温医成立基因组医学研究院,进一步加强了我们国家特别是医学领域大科学与小科学的结合,将推动基因组研究和转化医学的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类疾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基因有关。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病、骨质疏松症、神经性疾病等,是属于多基因病。 “我们要建立的‘生命银行’,将在5年内收集50万份DNA样本及其他医学数据,建成国内最全的基因库”,研究院院长孙中生说道。该基因组医学研究院将依托于有良好样本资源、病理诊断技术先进的温州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有效地整合并扩大温州医学院现有的疾病样本资源,建立起国内一流的生物样本收集库,并对这些样本进行深入、全面地全基因组相关分析和表观基因组学分析,建立起基于学校,面向全国开放的功能基因筛选平台、表观遗传学平台、转基因模式动物构建平台。基因组医学研究院的建立,不仅将为温州医学院培养一批基因学科的研究人才,而且随着市场的扩大,将需要培养大批的基因解读人员,以科学准确的基因图谱解读,真正为公共卫生为市民提供健康服务。
温州医学院的基因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近年来,在眼科、线粒体、生物制药、环境、海洋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基因研究,尤其在眼科和生命科学等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去年,在此基础上,温州医学院把基因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突破口,出资2000万元,用于基因组医学研究院的建设和人才启动经费,向全球招聘基因方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强伯勤、杨焕明、陈润生、张亚平,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到场祝贺,并参加了当日举行的生命科学前沿高峰论坛。
另悉,在研究院成立仪式上,温州医学院还与阿斯利康公司签署了关于共建遗传资源平台的合作协议。
温州医学院基因组医学研究院院长孙中生简介
1982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2年于美国德克萨斯州A&M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3-1994年在德克萨斯州大学安德生癌症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1998年在美国贝勒医学院分子人类遗传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1999年任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神经学中心助理教授、主任助理,并任生物化学和遗传系助理教授,1999-2005年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助理教授、威尔医学院特护医学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周组织振荡器的生物钟基因在生理节律不同阶段的特定表达;免疫生理节奏的分子机制;研究生物钟基因mPer2如何调节学习和记忆行为。
温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陈作荣讲话
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讲话
中国科学院院士强伯勤致辞
温州医学院基因组医学研究院院长孙中生主持研究院成立仪式
温州医学院与阿斯利康公司签署了关于共建遗传资源平台的合作协议
基因组医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基因的离心实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