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一无所有的时候坚持 该有全有的时候淡定
  • 六小龄童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医大分讲堂
  • 作者:吴旻月 舒茜 陈琛斌/文 李健 谢智勇 王宸逸/摄   供稿单位:新闻中心 团委 学生通讯社   编辑:吴旻月   浏览:8869
  • 12月27日晚,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章金莱)先生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医大分讲堂,为广大学子讲述了西游文化所蕴含的丰厚人生哲理。

    晚上7点,偌大的活动中心座无虚席,在全场近4千名师生的欢呼声中,六小龄童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和蔼可亲地走到观众席中和大家握手。“中国人还有谁不知道孙悟空、不知道《西游记》是什么故事吗?我觉得自己非常幸福!”在充满亲和力的开场白后,六小龄童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故事、西游人生智慧感悟和西游文化传播等话题,引发现场一浪高过一浪的欢笑声与掌声。

    《西游记》乃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雅俗共赏的作品,六小龄童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去了解、去感受。两部《西游记》共41集的拍摄花了17年时间,造就了全球重播率、收视率最高的经典传奇。谈及《西游记》的成功,六小龄童总结了两点:一是坚持,二是坚持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他感慨道:“我们家四代人苦心钻研,前赴后继地只为了演好孙悟空这一个角色。”他自己更是一直以猴为师,摒弃一切杂念,苦学猴戏艺术。那时候,他家里的猴子比孩子还多,天天潜心揣摩猴子的习性喜好,猴子是他的老师,也是最好的朋友。六小龄童还从拿金箍棒的方式、走路的姿态等细节方面,具体地向大家解释如何将猴的动物性和人的社会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诠释孙悟空的形象。拍摄《西游记》第一部时,他每集只有不到70元的片酬,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这部剧,他在“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时代,做到了“一万个观众心中只有一个美猴王”。

    六小龄童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拍摄过程中的奇闻趣事,惟妙惟肖地模仿了师徒们的神态和台词,金句不断,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他以剧中人物为例,给同学们以启发:沙僧兢兢业业,有着自己的思想,一步一步走得踏实,话虽不多,但擅长用神情传达想法,同学们应该像他一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坚持是最不易的品质,猪八戒屡次在取经途中叫着“回高老庄”,但仍然坚持到了最后,难能可贵;孙悟空因为感恩唐僧将他从五指山下解救出来,才跟着唐僧去取经,即使中途被唐僧误会赶回水帘洞,仍然心念师傅,同学们也要时时怀有感恩之心;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非常了不起了,玄奘师傅一辈子就是取经译经,所以,要想成就事业,最重要的是怀有坚定的信念……六小龄童勉励同学们:“每个人都是西游的行者,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只要在专业领域做到最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绝、人绝我化,以强大的内心,坚定不移地向着自己既定的目标走去,未来就是你们的。”

    对于目前各种根据《西游记》改编的戏说,六小龄童认为,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市场不能歪曲名著。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有了文化不去弘扬是可悲的,不去弘扬自己的文化还去践踏,就是可耻了。《西游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改编影视作品应当深度挖掘西游文化的内涵。六小龄童说,自己前半生只是在传承猴戏的艺术文化,希望以后能更多地传承正统的西游文化。优秀文化不仅需要守、更需要传,他呼吁青年学生们笑看过去、正视现在、设计未来,承担起传播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讲座中场,六小龄童还与同学们互动,回答对问题的同学不仅可以获得他亲笔签名的纪念品,还能合影留念,在场的同学们恨不得自己能一瞬间知晓古今中外,回答对问题,好能零距离接触“猴哥”。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坚持;当你拥有一切的时候,淡定。”讲座接近尾声的时候,六小龄童如是说。随后,“猴哥”表演了一段金箍棒棒法,精湛的技巧、灵活的身形、生动的表情,仿佛书中的美猴王走到了现场,引得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录像,现场气氛达到顶点。“今天猴哥讲得超棒,这算是我人生20年来第一次追星吧。”来自护理学院的应芳芳同学兴奋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