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茶山街道有一户人家的二女儿小敏(化名)感到很奇怪,在从小的记忆中,外婆耳聋,母亲和两个舅舅耳聋,最让她感到害怕的是她唯一的亲姐姐,在少女时代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有一天醒来也耳聋了。就在小敏感到惶惶不安的日子里,温州医学院管敏鑫教授带着他的科研团队走进了小敏一家人的生活,经过对小敏家族的调查和耳聋基因检测,确定其家系是比较典型的药物性耳聋易感家系,专家们将这一诊断结果告诉了她的家属,并发给他们“用药指南”,这时候小敏才安了心,原来按照指南上的注意事项避开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耳毒性药物,自己这辈子可以不耳聋的。
这项叫做“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机制研究及干预”的研究成果在3月17日于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2009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以管敏鑫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通过六年多时间的努力,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机制”,该科研成果可大量减少耳聋疾患,并且该项研究成果的取得丰富了耳聋致病的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特别对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预防、基因诊断、遗传咨询以及疾病经济学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作用。目前,该研究成果所建立的“药物性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和药物性耳聋监控系统已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15家单位推广应用,在省内已成功为2550例耳聋患者实施线粒体突变筛查,筛查后共发现255个药物性耳聋易感家系,并对其中约5000名听力正常的母系亲属(包括孕期母亲和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结果使这些家系中先天性聋哑及语前聋发生率由起初的28%下降到目前的近乎为零。该成果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水平、实现优生优育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2009年,我校一举获得3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据悉,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排名,我校此次以第一单位获奖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二十五,在浙江省高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浙江大学。
另悉,我校2项获国家科技奖的项目和6项获省科技奖的项目(第一完成人、第一完成单位)在此次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受表彰。其中包括以瞿佳为首的“单纯性近视防治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李校堃教授为首的“一类新药重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关键工程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王均炉等的“穴位刺激的全麻增效及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获2009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潘景业等的“缺血对机体凝血系统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及药物干预的机制”、李昌崇等的“Toll样受体信号转导与支气管哮喘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施明光等的“婴幼儿视力检查和视觉发育的研究”、 王万铁等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中西医防治”、李校堃等的“aFGF和MT/Zn抑制糖尿病并发症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5项科研成果获得三等奖。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