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内涵建设大家谈”系列报道
  • 第二期思政微讲坛关注“教学与学工互动配合”等主题
  • 作者:李琦   供稿单位:学工部、学生处,宣传部   编辑:李琦   浏览:3556
  • 7月4日,在学校第二期“思政微讲坛”上,信息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孙福顺、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金嵘、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官仲章、眼视光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建等4位思政工作者先后围绕“教学和学工的互动配合”、“从专业医师成长之路思考思政工作着眼点”、“如何HOLD住自媒体”、“‘专业指导老师一贯制’的实践和探索”等作专题发言。

    现将主讲人发言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孙福顺:教学与学工  目标一致  互动相长

    今年6月中旬,学校教务处和外国语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的思政、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考察组一行8人考察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和辽宁医学院,此次出行最大的特点是教学与学工线干部联合。因此,教学和学工工作的互补互动,非医类专业办学思路和教学改革成为此次考察的重点内容,有以下几点体会:

        教学和学工理念同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教学和学工工作的共同理念。教学和学工的工作者都要把学生看成一个整体的人,根据学生发展的规律特点,将学生的智育和德育结合在一起。

    教学和学工目标一致。“立德树人”是教学和学工工作的一致目标。教学和学工要进行积极的沟通和配合,改变人才培养中重智力轻素质、重管理轻引导、重模式轻个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情况,共同努力,以适应学生多样性发展和全面性发展的要求。

    教学和学工互动相长。提高教学实力和声誉与招考生源质量成正比;夯实学科,储备人才,支撑专业建设,能使学生专业思想趋于稳定;以制度化模式形成各种文化交融,有利于形成学生成长熏陶的环境;教师“尚德”,凝聚“正能量”,对做好学生工作无疑是极大的支持和鼓舞;教育过程生态化,会激励学生求真求实、奋发向上;实施教学改革,提高质量,增强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学工线指导就业工作的底气。

    金嵘:从专业医师成长之路思考思政工作着眼点

    如果把毕业后刚接受完成医师培训作为一个医生的起点,那他以后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坏的方向发展,看他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要看他有没有医德和职业操守。如果只保持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任由医德、医风和专业操守败坏下去,那有可能会变成一个不良的医师;如果知识和技术水平不能达到标准而损害病人,这又可能是一个低劣的医师。因此,要成为一个合格医师或优秀的医师,不仅要不断地进修,改善自己的知识、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和医风。而成为医学家或医学宗师,就需要进一步的医学研究和科研探索,有创新学说,能把新技术新学说发扬光大,同时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令人敬佩的品德。就像外科宗师裘法祖院士所说:“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从专业医师成长之路思考思政工作,第一个着眼点医德教育,通过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建设校园文化品牌,构建全员育人体系等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和同情心;第二个着眼点是学习力,让学生有渊博的学识同时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第三个着眼点是沟通力、合作力,要善于医患沟通,善于领导和团结;第四个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创新观念,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地科研探索,善思勤问、勇于突破。

    官仲章:HOLD住自媒体

    所谓自媒体,是指较为私人、自主、平民的传播个体借助数字科技和网络进行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的独立空间,包括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自媒体带来的挑战让传统校园媒体“很受伤”。自媒体消解传统校园媒体的权威性、颠覆传统校园媒体的话语霸权、弱化传统校园媒体的舆情引导能力。但是机会往往带着危机的面孔出现,传统校园媒体和自媒体之间不是全然的对立和排斥关系,传统校园媒体要在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应对自媒体所带来的挑战,与之俱进,相互融合。

    一是实现三大转变。观念上,实现宣传到传播的转变;主体上,实现以宣传系统为主体转向以全体师生为主体;立足点上,实现以我为主以人为本的转变。二是加强与自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受众对传统校园媒体的认同感,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三是建设服务型的开放多元校园媒体群,以包容的心态和对等的话语为师生释疑解惑,满足师生需求的同时上情下达。四是传统媒体要坚持新闻专业领域,发挥自身内容优势,提高深度挖掘、追踪报道能力,提升公信力。五是建立专业队伍和学生首领相结合的自媒体意见领袖队伍,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张建:“专业指导老师一贯制”的实践和探索

    “辅导员+班主任”是目前高校广泛采用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眼视光学院的学生,其相对较高的专业学习和科研要求给学生工作模式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学习目标的定位、专业技能的拓展、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非眼视光专业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就会显得力不从心。而任课老师只负责课堂教学,也会存在“下课即走,教书不育人”的现象。

    “专业指导老师一贯制”的实施恰好弥补了学生在专业知识、职业发展、科研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教育缺乏。“专业指导老师一贯制”提倡学院和附属医院合作,在新生入校时聘请本专业责任心强,具有博士学历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医生或科研人员担任学生班级的专业指导老师,每个班级配备一名,从学生入学开始一直持续到学生毕业。该制度实施以来,专业指导老师以班会、座谈会、讲座的形式,或者通过面谈、QQ、Email等交流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学生期望得到的信息和知识。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专业指导老师的工作也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师生沟通,为学生成长成才铺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