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省级
媒体温医
  • 党建网:善用“大思政课” 推进“三全育人”
  • 作者:崔华前    通讯员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编辑:高雪纯   字数:2090   浏览:2545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思政课,必须确立“大思政课”理念,构建“大思政课”格局,谱写“大思政课”新曲,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善用“大思政课”,形成“三全育人”主体合力。办好思政课,要用好“指挥棒”,将政治标准作为党政管理队伍建设的首要标准,着重培养他们的价值引领、组织协调、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建强党政管理队伍;建强“主力军”,落实思政课专职教师、一线专职辅导员、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等岗位师生比的要求,保障相应的编制和待遇,实施符合思政课教师特点的职称评审、导师遴选、职业发展规划,配齐建强专职队伍;选拔“带头人”,组建由领导干部、学术骨干、教学名师、名企创新创业者、社会师资等组成的“育人讲师团”,带头开展育人工作;开展“大练兵”,依托网络培训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深入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题培训,把师德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评奖评优等各环节,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搭建“大平台”,开展经常性的经验交流、教学观摩、教学培训等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用。加强各主体间的沟通交流、互动互联,学工部、团委可及时通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巩固升华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无缝对接;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可聘请专职教师,定期培训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专职教师和辅导员、心理咨询教师、专业课教师可以在素质提升上取长补短,在学生管理和教育上互通信息、协同协作,形成育人合力。

    善用“大思政课”,完善“三全育人”制度保障。办好思政课,要做到制度设计科学、制度执行严格、监督评估有效,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协调落实、基层院系积极作为、师生员工全体参与的“大思政课”体制,实施“一体化”育人,实现上下“一盘棋”。落实主体责任,健全校院系三级党组织育人责任体系,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思想政治工作,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联系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好仪式教育,发挥校党委核心作用;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发挥学院党委(党总支)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带群建,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的育人纽带作用。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融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各领域、各环节;从每个学期的开始到结束、从每个学生的入学到毕业,做到育人“不断线”;实施“人文关怀”“就业能力提升”“卓越人才培养”等计划,实现“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纳入工作职责要求和考核指标,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同时,落实各方面政策要求,设立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专项经费,加大经费投入,提供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场所和条件。

    善用“大思政课”,优化“三全育人”资源整合。办好思政课,要优化课程资源整合,各类课程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要统筹谋划好、编制好教学内容、教材纲要、教材指南、教材图谱、讲义教案,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公共基础课要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人文素养、法治意识、安全意识、认知能力;专业课要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拓展广度、深度,增强知识性和人文性;实践课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一是优化课堂资源整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发挥“第一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拓展“第二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创新创业、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勤工助学、校园文化等各类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利用“第三课堂”,坚持“互联网+思政”,建设“智慧校园”,完善网络新媒体矩阵,整合数字化信息平台,建立网络文化成果评价认证体系,深入实施网络育人工程。二是优化家庭、学校、社会资源整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发挥好家庭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第一任老师”优势,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发挥好学校资源的集成性、持续性优势,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发挥社会资源的广泛性优势,提供高质量公共产品和服务。通过微信群沟通、交流互访等形式,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交流、信息共享、协调配合。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