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省级
媒体温医
  • 浙江日报:“卡脖子”难题怎么破?
  • 代表委员热议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
  • 作者:浙江新闻    通讯员单位:新闻中心   编辑:卞成德   字数:982   浏览:3337
  • 访谈嘉宾:

    李校堃 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

    面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机遇,如何抢占高地?面对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如何破解?

    以人才强省、创新强省为首位战略,浙江正加快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

    2021年,浙江在重大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平台建设上实现了突破:之江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体系,省实验室“成员”扩至6席,新增5名两院院士和40个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面向未来的竞争“长跑”,加强关键核心和基础共性技术攻关,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都成为浙江强化创新驱动的发力点。

    从点式创新的全面开花,到全链条“韧性”提升,如何让这些“关键变量”转换为最大增量?代表委员们围绕落实首位战略、推进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建言献策。

    聚能级

    记者:聚焦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浙江持续完善科创布局、提升创新能级。这些平台如何形成创新策源力、人才集聚力?

    李校堃:浙江省在高能级平台建设上的布局和投资强度都是空前的。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成熟的科技转化平台,优质的学科资源,与高校等各类创新单元之间的协同,这种集成式的战略科技力量对人才的“磁场效应”不言而喻。在瓯江实验室推进过程中,我们已经引进7位生命健康领域的顶尖专家,对打造温州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力、大健康产业源头创新的推动力都是巨大的。

    建梯队

    记者:要突破创新链、产业链上的“卡脖子”难题,必须破解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对于打造自主可控的人才供应链,有哪些建议?

    李校堃: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但不能仅靠民营企业做基础研究,应该由政府出手,打造人才梯队,集中攻坚。当前,我们正在筹建国家蛋白质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研究破解疫苗、抗体、细胞生长因子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这样的国家级平台需要政府持续支持。基础研究需要宽松包容的科研环境,避免以短期经济效益论英雄,真正把想干事业的人才留住。

    优生态

    记者:当前,浙江在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赋能中还存在哪些难点堵点,如何破题?

    李校堃:各领域都要运用系统性思维,人才和创新领域也是如此。这个大系统包括人才梯队、高校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资源配置等。就生命健康领域而言,省内不少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还没有和国家药监局形成高效联动,研发的创新性产品在审批和上市环节仍缺少便捷的通道。这些问题需要运用系统列出清单,逐一厘清,提高人才政策的精准化程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