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省级
媒体温医
  • 学习强国—浙江学习平台:医技知识丨警惕脓毒症 出现这6个症状请立即就医
  • 作者:赵光举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高拓   字数:1999   浏览:3654
  • “患者情况比较严重,肾脏、肺和心脏都不好了。”

    “医生,有那么严重吗?他就是拉了几次肚子啊!”

    在急诊,有一些患者可能因为有点咳嗽,或者有点发烧,或者拉了几次肚子,或者被螃蟹咬了一口,甚至有时候仅仅是因为胃口不好或者没有力气来医院就诊。当医师告知患者得了“脓毒症”,病情非常严重的时候,患者和家属往往难以面对。因为大多数人可能知道肿瘤,知道肾衰竭,知道肺炎,但“脓毒症”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却十分陌生。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脓毒症”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什么是脓毒症

    脓毒症这个词来源于英文sepsis,它至少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时期,被用于描述肉体腐烂和伤口化脓的过程。虽然为了方便解释,有时候将脓毒症表述为菌血症(bacteremia)、毒血症(toxemia)或败血症(septicemia),但他们并非一个概念。脓毒症指的是感染后人体(机体)反应失平衡,所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换句话说,人体内部在抵抗感染过程中出现了混乱,误伤了自己,引起肾脏、肺、肝脏和心脏等很多器官损伤,就称为脓毒症。在医学上,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譬如中毒和外伤,也会引起很多器官的损伤,但他们的起因不是感染,所以不能称为脓毒症。

    为什么我们要重视脓毒症

    虽然早在2002年,国际专业机构就发起了“拯救脓毒症战役”(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SSC),但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在我国急诊,脓毒症的发病率为7.9%;在重症病房,脓毒症的发生率约为20%-30%,病死率接近40%。就全球而言,每年大约有 4000 万以上脓毒症新发病例,每2.8秒就会有1个患者死亡,病死率已超过心肌梗死和许多肿瘤。更为严重的是,与心肌梗塞等疾病不同,虽然已经有了脓毒症的综合救治指南和方案,但还没有一种治疗脓毒症的特效药物获得美国FDA的批准,抗生素仍是临床为数不多的手段。

    脓毒症为什么如此难治

    脓毒症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它至少有三关要过。

    第一关是“炎症风暴”。人体免疫系统足以对抗一般感染。但如果侵入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太多或毒力太强,免疫系统过度活化,用于对付病原体的武器——炎症因子大量释放,产生炎症风暴,不分敌我连带着攻击自身无辜的脏器,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死亡。

    第二关是“免疫耗竭”。虽然免疫系统经过战斗,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是也损兵折将,很多免疫细胞坏死凋亡了,侥幸存活的也精疲力竭,失去抵抗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体免疫力会非常低,容易发生二次甚至多次感染,最终导致死亡。

    第三关是“慢性消耗”。炎症风暴和免疫耗竭过后,患者将处于持续的慢性炎症和免疫低下状态,这是很多患者无法脱离呼吸机等支持或出院后死亡的原因。大家可以看出,上述三个方面都与免疫和炎症有关。但现在科学家对免疫系统认识还非常有限,没有办法进行非常精准的监测和调节,这是脓毒症难治的主要原因。

    哪些人需要更加警惕脓毒症

    任何人发生感染后都可能导致脓毒症,均应及时诊治。对于年龄大(特别是60岁以上)、有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肺病、肾病或癌症)或(和)长期服用有免疫抑制药物(如激素)的人,由于机体抵抗力差,免疫系统防御力不足,感染更容易加重而导致脓毒症。另外,12个月以下的婴儿感染后也相对容易出现脓毒症。对于上述人群,一旦怀疑有感染,譬如出现发热或腹泻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立即送医院诊治:

    1. 言语不清,意识或神志改变(烦躁、嗜睡、昏迷等);

    2. 皮肤湿冷或花斑,面色苍白;

    3. 血压下降,脉搏弱;

    4. 呼吸频率加快或减慢;

    5. 心率(心跳)增快或减慢;

    6. 尿量减少。

    如何预防脓毒症

    ◆ 及时控制感染。感染是脓毒症发生的前提,感染及时受到控制,就不会发生脓毒症,不能认为自己抵抗力好或创口小就掉以轻心。

    ◆ 控制基础病。糖尿病和痛风等基础疾病患者,如果血糖和尿酸等水平过高,将会直接损伤免疫系统。

    ◆ 避免不良习惯。吸烟、饮酒和熬夜等不良习惯,都会损害自身的免疫系统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 均衡健康的饮食。特别是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以为免疫系统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保证免疫系统的运行。

    (作者:赵光举,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加拿大Western university博士后。)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