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卫健委选拔组建了第17批援中非医疗队,共11人,奔赴中非共和国执行为期2年的援外任务。据悉,近一年时间,医疗队在当地医院内外、妇、眼、针灸科等各个科室都开展了大量的诊治工作,同时还自学帮助当地医院修复了大量医疗设备。
“但疫情打乱了我们的原计划。”第17批援中非医疗队队员温医大附属一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副主任医师暨玲通过微信告诉记者,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最终“抵达”非洲大陆,对医疗队而言,疫情彻底打乱了队员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传递中国疫情防控经验
我们倾囊相授
“今年1月份,我和另外5名队员按计划回国休假1个月,但刚回国就马上接到疫情通知,在国内待命,可能随时返回非洲,也可能随时在国内参加防疫工作。”暨玲回忆,后来返回非洲的航班取消了近2个月,他们也在这段待命的时间,接受国内的防疫培训。“因为还有5名队员在非洲,我们就在国内通过线上参与医疗队会议,将学到的防疫培训知识教给他们,大家会一起讨论那边的防疫要怎么做。”
就暨玲而言,虽在国内,但却时刻心系非洲的疫情情况。一直到3月份,国内新冠疫情基本控制,非洲确诊病例数与日俱增的时候,终于有航班可以飞了,暨玲和另外5名队员当即结束隔离,踏上了返程航班,成了最遥远的“逆行者”。
暨玲告诉记者,一到非洲驻地,他们来不及互诉平安,马不停蹄和当地医院助理医生一起翻译从国内带去的防疫资料,“当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修改和整理,最后制作了宣传PPT和手册,来教当地人怎么防疫。”同时,医疗队也在当地医院开展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培训,“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手卫生、穿脱口罩、眼罩、隔离服这些培训。”
据悉,4月6日,暨玲和中国医疗队还接受了中非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台采访,向当地民众介绍了中国目前的防疫情况,总结中国防疫成功经验,并对当地的防疫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此外,医疗队也会分出一部物资捐赠给当地医院,“没记错的话,我们给当地医院捐赠过5批物资,如果我们平时看到当地医务人员或病人有需要,而我们手里有富余,也会捐给他们。”暨玲多次向记者表示,他们11人的队伍力量微弱,只能尽医疗队所能。
这里有最质朴的感情
做好自己用行动影响身边人
“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好我们的助手,然后再由身边人影响其他人,慢慢耳濡目染。”暨玲告诉记者,这里的环境恶劣,但感情真挚得让人想落泪。
在医疗队里,每一个队员都代表了一个专业,少了谁都不完整。因受疫情影响,航班停飞,暨玲和另外5名队员滞留在国内的时候,当地的临床工作也停了一半。“很多当地病人原计划等我们休假回来,就要来进行手术的,我们没回来,病人就会来问。”暨玲说。
让暨玲特别感动的是,国内疫情较严重的时候,他的助理医生毕扬未卢(Bienvnuen)打过好几个跨洲电话来,“一开始问我中国的疫情怎么样,问我是不是平安,后来问我什么时候能回非洲。”
“你能想象我的助手是一个中午就吃几颗花生米当午餐的人,却打好几个跨洲电话来中国问候我,这几个电话可能花掉了他半个月的工资。”暨玲说,当家人知道自己要返程时,女儿特地拿出自己喜爱的铅笔,说要爸爸带去送给毕扬未卢的孩子,“而我就把所有会的手术都教给他。”
暨玲告诉记者,在他不在的期间,他的病人都是毕扬未卢去帮忙照顾换药。“我现在有一个临床观察的项目和WHO有联系的,也教会他去做,这样我走了,他也会继续做下去。”
暨玲觉得,只要医疗队的工作能感染到身边人,身边人再感染他们的身边人,就比如医疗队在医院很注意防护,慢慢医院的其他人也会开始注意起来。
为了让当地人对疫情引起重视,医疗队队员联合助理医生一起设计、翻译和打印了防疫小贴士,“只要是来找我们的病人,我们都会发给他们每人一张防疫小贴士,然后向他讲解。”暨玲说。
当地新冠肺炎唯一的定点医院就在医疗队支援的医院,而新冠肺炎的隔离病房就在暨玲办公室的边上,因为医院房子老旧,无法做到完全空气隔离,“所以我们现在上班都是戴眼罩、手套和口罩,穿全身包裹起来的隔离服。”暨玲形容半天门诊下来,闷热和汗湿是最直接的感受。
除了工作上的变化,暨玲和队员们的生活方式也因疫情改变,“现在大家都采取相对隔离的生活方式,每个人基本都待在自己房间,吃饭也是分餐制。”暨玲表示,本来大家就远离家乡,以前大家还可以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现在都分开了。“以前我们每周还会组织周围村里的小孩来踢球,现在也没有了。”暨玲说。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