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争当好老师(校园纵横)
新闻专题
  •  汪洋: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好老师
  • 作者:郑燕飞 宋好敏   来源:基础医学院   编辑:姜小玲   浏览:26646
  • 一个人有情怀,大体上是指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总能葆有一种热情、一种执着和一种信念,而当你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身上则会焕发出一种气质和一种襟怀。借用当下流传颇广的一句话,有情怀那就是“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校基础医学院教师汪洋,197210月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于1997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即来我校工作,至今已20个年头。由于对温医有着特殊的感情,2000年汪洋攻读了本校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2011年在职攻读了温州医科大学内科学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历任基础医学院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和副教授,温州医科大学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所副所长,机能系党支部书记。一直以来,他以一位普通教师的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演绎一位人民教师虽不伟大但却精彩的人生。

    爱校如爱家

    作为教师是最需要有情怀的职业。因为教书育人这件事本身,就是直接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打交道,是在培植身心、养成品格的过程,是在敞开每一个学生心灵大门的过程。

    作为温医大一位学习在温医、生活在温医、工作在温医的老员工,对于温医的情感,他是刻在骨子里的,一次他去同济楼给学生上课,听到厕所里有漏水的声音,原来是水管破裂了,马上就打电话给了学校的后勤处,提醒他们来修补水管。在他心里,学校就是他的家,家里的每一处地方都需要他去爱护。

    20年光阴流转,作为一名基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生,心中有情怀,这就要求我始终如一地对教书育人的工作保持热情的态度。这种态度,能促使我的教学更加联系学生,更加贴近学生,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用心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件事情。我深刻明白,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绝非一蹴而就,而教师就是要在默默付出,辛勤耕耘中,逐渐体会“为师”的“情怀”,才能不断净化个人心灵,提升个人的知识素养和理论水平。想到这里,我就会为我的工作感到骄傲!”汪洋老师如是说。

    爱生如爱子

    因为一份责任,汪洋把激情倾注于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教书育人教的是学生,担当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他把这份责任落实到自己的每一堂教学课程上,把自己的无限激情融于教育教学和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汪洋也是第一批承担全英文教学的老师,据他回忆第一次给留学生上课,为了不掉链子,前一天通宵达旦备了很久的课程,一直喝着咖啡帮助自己不犯困,最后甚至把自己给喝吐了,但第二天早上还是强撑着给留学生上完了精彩的第一课。

    “学生有时也会遇到各种学习上的困难,凡是有学生找到我,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我没有拒绝过一个人。”在学习上他对学生有求必应,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学生成长。很多时候,他都会亲自上阵,教学生写文章,做实验。“除了生活上的帮助,汪老师对我们的科研要求相当严格,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拿下了多项省创新项目和校级课题,并发表了多篇论文,能做汪老师的学生,我感到很幸福!”刚刚考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硕士研究生的谢麟臻如是说。

    汪洋希望学生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他常常和学生们坐在一起谈心,引导学生进步,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在他看来,学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对学生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校负责。

    奉献为温医

    目前汪洋和科室里热爱科研的年轻老师一起组队,与我校药学院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蛋白修饰组联合开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的结构改造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潜在治疗作用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目前正在整理和发表;同时团队还开展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他期盼着团队能够获得更多有临床意义和价值的科研成果,也为学校打造应用研究型大学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这二十年来学校的进步已经非常大了,成功进入了全国高校的80强,我希望自己能做一辈子的教师,并一辈子学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只为能给学校尽绵薄之力,希望学校能够跑在前列,建设成一流水平的高校。”这些年汪洋来见证了温医的发展,也一路追赶着时代的步伐,和温医共同进步。

    可以说汪洋身上积淀的是“仁肃勤朴,求是奋发”的温医精神,心中深藏的是对学校明天越来越美好的深切愿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