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 争当好老师(温医要闻)
新闻专题
  •  人体解剖学教授唐茂林:上课当“标本”,课后当“慈父”
  • 作者:梁洁华   来源:新闻中心   编辑:梁洁华   浏览:18319
  •     人物名片:唐茂林,20023月赴加拿大从事整形外科博士后研究,20059月归国,任温州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每年承担本科生、研究生400学时左右的解剖课。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35篇,影响因子最高的文章为8.496)。主编国内第一本“穿支皮瓣”专著,主持国际第一本“穿支皮瓣”专著中应用解剖学部分的编撰。主持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20余项,国家品牌课程及省级精品课程各1项。2014年获得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


    唐茂林(中)在指导学生解剖 

        “远远看去像个‘农民工’,一会就到教室里来给我们上课了……”选修课《新世界》,人体解剖学教授唐茂林让学生自己出考题写文章,一名学生这样写他。“朴实得像个农民。”2008级研究生如今也是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老师的丁茂超形容导师唐茂林给他的第一印象。

    说起自己的“农民工”形象,唐茂林呵呵乐。其实,他是“潜伏”在教师队伍里有留学经历的博士后,国际穿支皮瓣讲师团成员。2014级外国留学生Salmon,因为他的科研成果、留学经历和喜欢他上课的风格,而弃选临床医学的老师,选他为研究生导师。

    教本科生,得讲故事

    “假如你一台电脑坏了,你要修理它,首先要知道什么?

    “要知道它的正常结构。

    “打开它,看不懂,怎么去修理?

    “人体解剖学,就是学习人体的正常结构。

    “学医和其他学科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打个比方说,造一个黑板刷,不小心没造好,没关系,扔掉重做。

    “你的病人,若处理不当酿成医疗事故,可以把他(她)扔掉吗?

    “不能,人家会一直来找你。”

    给本科生上课,例子和故事是唐茂林必备的“工具”。上第一堂课,这两个例子一说,同学们就知道课程的重要性了。

    “小孩子喜欢吹气球,气球呼呼呼吹破了,还舍不得丢掉,继续拿来吸泡泡,吸进喉咙里堵住了,怎么办?”“鱼刺卡在喉咽部或食管,喝醋管用吗?”……生活中、临床上的事,都被唐茂林搬上讲台,引导同学们思考。

    “手指头破了,把止血带扎在前臂,对吗?”……讲人体结构,站在讲台上演示,唐茂林又成了“标本”。

    “上课时故事不能讲太多,不然成了‘故事会’;与临床结合得不能太深入,不然成了临床专业课。”唐茂林上课有一把标尺。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复杂的人体结构,要讲明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论课,课件尤其重要。唐茂林的教学课件里,音频、视频、三维图……什么都有,精致到让同事们羡慕。“如果是一名新进教师,准备一堂课,要花10堂课的功夫。”每次出去开学术会议、做科研交流,唐茂林都要与同行探讨课件制作和教学技巧,他的电脑里从国外一流大学下载的教学视频,就有几十个G。看到学生牟晓月的脉管系统演示图非常好,唐茂林也搬到了自己的课件上。

    “理论课上得再‘天花乱坠’,还是‘百闻不如一见’”。因此,解剖学课程中“实验课占据重要位子”。系统解剖学一学期96学时,实验课占近三分之一,局部解剖学则全部是实验课。上了近30年的解剖学课,唐茂林锻炼出来了一门“绝技”——连续几节课不喝水不上厕所,就呆在实验室,随时拿起标本、模型向同学们提问,测试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

    带研究生,我是个“后勤部长”

    “带研究生,我什么都不管。”

    真的不管吗?

    毛以华是唐茂林在温医大带的第一位研究生。2007年暑假,他发现她经常出去。一问,是去家教。从此,他对他的研究生提出了一个要求:不允许出去打工挣生活费,不允许向家里要钱。他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助研、助教金,在课题还没批下来之前,先自掏腰包垫上。他的每位研究生上学时都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有的甚至还清了读本科时借的贷款。

    2009年,丁茂超开始做他研究生阶段的第一个课题——血管三维重建,需要用到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的Mimics软件,唐茂林帮他安装好,打开软件,从实验数据导入到怎么样提取自己感兴趣的血管、怎么样建立需要的模型、怎么样设计皮瓣……一步一步教,一遍一遍演示。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丁茂超操作不熟练。暑假,唐茂林来到实验室,花了一周时间手把手教他。

    关于人体解剖的所有理论课,不管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唐茂林要求他的研究生都要去听。拍照、处理图片、实验课教学……是研究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专业、非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唐茂林隔段时间要考试一次。如果考试的时候不在国内,他发一段音频给他们,让他们边听边写,写好后把答案拍张照片发给他批改。

    “唐老师的研究方向是穿支皮瓣,但不要求我们都跟他一样,他鼓励我们找新的方向。我是他第一个做器官去细胞研究的研究生。”起步阶段的艰难,让赵丽娜很想哭。“如果每个人做实验都能轻松地做出来,那就不叫科研了。”唐茂林开导,并让赵丽娜一个月汇报一次成果,有什么问题他都负责解答。

    2012年,赵丽娜在实验中发现,小老鼠的肾老受伤,实验结果出不来,很沮丧。“会不会你们领的都是公老鼠,一群一群地会打架,受伤了?”一个小细节解决了赵丽娜的难题。“唐老师教给我们的是认真、踏实、严谨,这对我们终身受用。”

    “带研究生,我就是个‘后勤部长’。”唐茂林说。然而,就是这个“后勤部长”,从2007年到现在,5位已毕业的研究生中,有3位是省优秀研究生,1位是校优秀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8.496

    因上课有趣,同学们叫我“唐老鸭”

    前几年,唐茂林每周都有上选修课《新世界》。这是一门增长学生知识面,开拓学生眼界的课,也是一门“天马行空”的课。课上,跟同学们讲天文、地理、科研,各国的人文、历史、政治,甚至怎么样报考国外的学校,国外的学生怎么上课……同学们很High,给他取了个新名字“唐老鸭”。

    “唐老鸭”很“幽默”“和善”。同学们的胆子“肥了”,跟他提出“要求”,“老师,我可以跟您一起做科研吗?”“好!我给你们提供方向和经费!”这一带,就连续带了6个本科生课题组,都是上他选修课的学生。

    最开始跟他的是第一临床医学院的陶友伦,和同学院陈绍鹤组成课题组,2007年申请到校级重点课题《皮动脉口径与供血范围的定位定量测定》。两个人以第一作者发表了3篇论文,其中1SCI论文。

    想做科研找唐茂林,他都回答一个字“好”。新西兰留学生Koonhei W.Lui是上了唐茂林的解剖课后,“喜欢”上他的。当时学校没有开展留学生科研立项工作,唐茂林资助他设立了一个课题《皮瓣血供的3D可视化研究》,于2009年在国际显微、整形外科界顶尖期刊《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上发表论文1篇。2011年还带他去温哥华参加第16届国际整形美容外科联盟大会。

    私下里,唐茂林的学生都把他当“父亲”。陶友伦毕业后到上海读研究生,获得上海市手外科、显微外科、修复重建外科三学会青年论文竞赛一等奖(仅两个),高兴地发短信给他,把证书寄给他保存。直到现在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工作,还经常联系着,不断把各种好消息跟唐茂林分享。

    护理学院辅导员吴东方是唐茂林半路“捡”回来的弟子。在基础医学院学院办见到唐茂林时,吴东方眼泪刷的一下就流了下来,“终于找到家了”。尽管以省优毕业生和生物药械特等奖学金的优异成绩毕业,吴东方觉得“所有的光环都不及那一刻,唐老师用一位宽厚的父亲的眼神接收了我”。

    “只要是我的学生,我就要负责到底。”唐茂林说。他指导的所有课题组的学生成绩都是优秀。

        唐茂林的“回头客”很多。“唐老师,我跟定你了!”跟着做科研的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邹天乐,本科期间独立完成校级重点课题《动脉造影剂的优化》,发表了3篇论文。毕业后放弃到三甲医院工作的机会,唐茂林帮她父母“苦口婆心”劝她去上班,她却一定要选择跟他读研究生。回新西兰后,Koonhei W.Lui发邮件说,还要跟他做科研。陶友伦、已毕业回美国的留学生Naveed……都表达着同样的意思。“我这个大家庭人越来越多。”唐茂林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