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如果再出现血管、关节等方面的病变,就不允许接受MRI(核磁共振成像)这样精确的检查。昨天,来自温医附一院的消息称,该院已成功为一名患者植入了核磁共振兼容心脏起搏器。今后,该患者就能安全接受MRI检查。据悉,这样的手术在浙南地区还是首例。
第一位接受这种新型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姓陈,58岁。前不久,陈先生在上楼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随即昏倒。经医生诊断,陈先生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再加上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中风的可能性也非常大,需立即植入心脏起搏器。
温医附一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林捷说,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平时要远离磁场,手机不能放在胸口,看到高压变电箱得绕道,甚至过安检也要持专门的证明卡,安检人员的手持金属探测器不能靠近胸口。像MRI这样的强磁场,更是禁止接近。因为MRI过强的磁场会干扰起搏器正常工作,甚至可能使导线头端金属表面温度上升至70℃至80℃,灼伤心内膜。因此,不少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一旦出现内部器官、血管、关节等方面的疾病和肿瘤时,只能采取如X光、超声波、CT等项目的检查。
“但像陈先生这样的患者,今后很可能还要接受MRI检查。”林捷说,通过MRI扫描,医生能清楚看到内部器官、血管、肿瘤的具体位置,这是CT、B超等检查手段所不可代替的。针对这一情况,该院为陈先生植入了这款由美国引进的可兼容MRI扫描检查的新型心脏起搏器。这款新型起搏器增加了一项全新的功能,患者在接受MRI扫描前先开启此功能,就能暂时修改起搏器的数据收集和监控程序,同时进行必要的心脏起搏。此外,该起搏器还通过硬件上的改良来减少通过导线所传送的能量,从而减少导线过热造成的心率失常、心脏骤停。
目前,心脏起搏器主要用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温医附一院心内科,每年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有300至400例。这些患者平均年龄在65岁至70岁,正是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疾病以及肿瘤的高发年龄。
据悉,这款新型起搏器在国内还处于尝试阶段,今年8月1日在北京阜外医院进行了国内首例植入,随后杭州、南京等地也有开展。目前,安装这款新型心脏起搏器的费用还比较高,比同档次的传统起搏器多1万多元。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