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项可大量减少耳聋疾患的科研成果“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机制研究及干预”,近日在2009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通过初审。中华医学科技奖是经卫生部、科技部批准的全国首批社会力量设立的26个奖项之一。由温州医学院管敏鑫教授领衔的课题组,通过六年多时间的努力,已使255个药物性耳聋易感家系的耳聋发生率下降到近乎为零。
据了解,药物性耳聋是新生儿先天性耳聋及成人后天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其中20%-30%的药物性耳聋患者,是由于其体内存在母系传递的线粒体基因,在遇到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时产生突变,导致“一针致聋”。温州医学院这一科研成果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的致病机制”。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15家综合性医院推广,并成功为2550例耳聋患者实施线粒体突变筛查,筛查后共发现255个药物性耳聋易感家系,并对其中约5000名听力正常的母系亲属(包括孕期母亲和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结果使这些家系中先天性聋哑及语前聋发生率由起初的28%下降到目前的近乎为零。
该项目负责人管敏鑫教授介绍,该成果目前已在省内推广,若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预计可使上千万人受益。
原文链接:温州晚报:
浙江在线:
新民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