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王勤美 眼视光专家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执行院长 教授 主
专栏主持:金辉 温州都市报记者(简称金) 摄影:陈莉莉
“明眸工程”是由“民盟中央”牵头协调、温州各爱心机构和爱心人士支持、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具体实施的一系列慈善爱心活动。
而这一体现温州人新时代精神的“明眸工程”最早的提议者是王勤美。
提议明眸工程——治病不分穷富
王勤美的工作日程排得满满的,6月9日去青海之前还得去国外一趟,8日下午归来直接从北京飞西宁参加“爱心温州·善行天下·明眸工程”启动仪式。我见缝插针,在他出国之前的日子里完成了这次采访。
他很健谈,而且很自信也很理性,在讲述他与“明眸工程”的故事中,透露了一些未曾报道过的内幕。
金:听说你要带专家组到青海把光明送给百姓,这如同春风吹拂人心,为温州人善行天下创造了一个品牌。你作为这一活动的提议者,能说说当时提出这一工程的经过?
王:那要从1998年我们创立眼视光医院说起。凡学医的大学生都知道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治病不分富人与穷人。从建院的那天开始,我们也明确这一理念:医院不仅满足眼保健的需求,同时要悬壶济世,以医技普济众生,要行善。所以,早在1998年至2004年间我们便开展慈善工作,这是我们慈善活动的第一阶段,是不系统的。之后,我们得知印度在贫困人群中开展白内障手术已经有20多年的经验,形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白内障扶贫模式,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2005年我院便派出10人到印度学习取经,收获不少,感触也很深。回国后,我们便成立了医院防盲治盲办公室,在院内划出病区,配备防盲专车等,并根据中国国情和温州特点,联络市慈善总会、市残联、红十字会、市卫生局、市二医等,成立了温州市慈善启明领导小组。我们还结合市残联的“省残疾人小康工程”项目和温州市民政局的“救助复明”项目,以骨干医疗机构和防盲普查服务车相结合的医疗扶贫服务模式,建立长效病员筛查机制,批量接病员到医院接受手术,规范执行了一整套医疗技术标准以保证高质量手术。
三年来,定期下乡筛查211次24093人,覆盖200多个乡镇,成功实施免费手术5011例。创建了适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极具推广性的防盲治盲“温州模式”。这是“明眸工程”的前期基础。
2008年,我当选为民盟中央委员。在小组讨论会上,我说我国是世界上盲和视力损伤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白内障是我国占第一位的致盲眼病,目前全国有白内障患者700多万人。而我院不仅有技术,而且还有一个成功的运行模式,可以为中西部贫困人群进行白内障手术,扶贫解困、服务社会。当天中午,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就约见我商量此事。经过民盟中央的搭桥牵线,去年12月,我们在贵州毕节地区率先启动了这一工程。之前,李重庵提议能否给这一活动冠个名,我想到了“明眸”这两个字,既表达眼睛复明又与“民盟”谐音。
金:说实在的,你们治愈的是一双眼睛,幸福的可是一个家庭啊。到目前止,你们的“明眸工程”已经完成了多少例手术?其中有特别感人的故事吗?
王:“明眸工程”去年在贵州启动以来,我们已3次派专家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那里已有30多名贫困患者复明。今年1月,6名贵州盲童被送到温州救治,其中4人复明。今年在云南昭通共筛查眼疾患者百余名,成功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58例,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贵州,我们发现了10多个孩子是角膜病患者,其病因主要是发高烧腹泻引起维生素A缺乏导致角膜软化症,而这种疾病在我们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几乎不会发生,只要在发病时补充维生素A就可以完全避免。如威宁县的9岁苗族女孩杨慧2岁时发高烧拉肚子,后来眼睛就看不见了。可见他们是多么需要医疗扶贫啊。我院
推行善行天下——诠释温州人精神新内涵
金:是啊,正如你说的,你们仅是这个活动的实施执行单位,也就是说你们的背后还有许多爱心机构和爱心人士在支持你们,可以说这是一个由众多温州人组成的集体行为。那么他们是怎么支持你们的?
王:记得我们在北京为“明眸工程”取名字时,我们手头还没有一分钱,首先支持我们的是蜘蛛王集团,他们捐赠了第一笔20万元。与此同时,温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市政府经合办、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市广电总台等单位,联合启动“爱心温州·善行天下”光明行动,这把爱心行动提升到了“善行天下”的高度,也给“明眸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5月初,我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写信汇报“明眸工程”的进展情况,并恳请他为“明眸工程”题名,他欣然命笔题写。这为提高“明眸工程”的声誉添了浓重的一笔。这次青海之行,我们也已筹集到了900多万元资金,这确实是温州人的集体行动。
金:这一集体行为说明了先富起来的温州人开始思考如何将财富和社会责任联系起来。从“爱心温州”到“明眸工程”, 再到“善行天下”,这个过程正体现了温州人形象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的过程。温州人不仅商行天下,同时也致力于善行天下。这种理解是否正确?
王:确实如此。记得在4月云南“明眸工程”启动仪式上,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说,民盟与温州有不解之缘。在温州改革发展关键时期,著名社会学家、民盟中央前主席费孝通数访温州,多次撰文支持温州的经济发展模式。费老曾阐释“温州人精神”, 就是“不甘落后,敢为天下先,冲破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并且不断创新。”温州人商行天下世人皆知,“明眸工程”云南行则表明了温州人富裕后不忘本、不忘大众,“善行天下”为“温州人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需要道德自觉和文化自觉,是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的。温州人的爱心,温州人的善行天下,一方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有的内涵。
金:你是一位眼视光学专家,今天以自己的行动参与善行天下,提议和组织了“明眸工程”,给了我们许多启迪。人是要有追求的,但追求的不应仅是眼下的那么点物质利益,还要有些许形而上。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能否结合你的经历谈谈?
王:1973年我从温州二中高中毕业,当时正值“文革”后期,没有高考,就留在温二中代课。1976年,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虽然已近尾声,可我还是主动要求去插队,被安排在瑞安林垟外甲大队当赤脚医生。你以为我读医是与赤脚医生有关吧,其实也不尽然,我的外公陈冥飞懂中医,他曾经面对面地教过我中医,对我影响不小,其中包括医德。因此,在我看来,参与“明眸工程”很自然。我是学医行医的,研究、讲课,给病人治疗,那都还是在医院范围之内为经济宽裕的人群服务。通过“明眸工程”,我的技术应用范围扩大了,做到治病不分富人和穷人,实现了大学毕业时的誓言。因此,我觉得自己完整了,否则还只是一半,所以我觉得高兴。一个人只要有感恩之心,就会从中得到快乐。
学术成果——建立屈光手术学术体系
金:听说,你当年参与
王:我是1978年考入温州医学院的,有幸聆听了著名教授缪天荣的讲课。记得时任眼科主任的
要说最值得一提的成果,就是为近视眼做手术的屈光手术吧。我从眼科学和视光学的角度建立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个屈光手术学的学术体系,并在实践中提高了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1993年进入和不断拓展这一领域至今,已经开展了20多种屈光手术3万多例,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影响。
金:温州的城市不大,可是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名扬中外,知名度很高。我在北京采访北师大前校长
王:“明眸工程”已经启动,我想将用三至五年时间在中西部地区以点带面,继续帮扶一些医院眼科,提高当地的眼科医疗水平,为更多贫困人群复明努力。青海之后,我们还计划在四川、宁夏、甘肃、新疆和广西等地实施“明眸工程”。“明眸工程”开展以来,温州各地商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商会都成为了爱心机构,其作用可就更大了。我希望继续得到温州乃至全国爱心机构和爱心人士的支持,把“明眸工程”的覆盖面再扩大,促进医疗的公平。这是我退休之前的一个打算。
我还是摄影爱好者,刚被任命为中
王勤美名片
王勤美,1955年10月6日出生在温州市区一个干部家庭,小学毕业于瓦市小学,初高中毕业于温州二中,到农村插过队、当过赤脚医生,1978年考入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83年毕业留校,历
来源:温州都市报 作者:金辉/文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