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日报:太危险! 3岁女童误服化学品
  • 作者:汪晓珍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编辑:叶紫涵   字数:802   浏览:68
  • 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打破了平阳县一个家庭的宁静。日前,一位父亲图方便将除胶清洁剂分装到空矿泉水瓶,3岁女童岑岑(化名)误当作饮料喝下,瞬间陷入生命危险,所幸经医院全力抢救脱离险境。

    当岑岑被紧急送往温医大附二院时,其已出现危急症状:咽部红肿、多次吐血、尿液呈血性、心率飙升至170次/分钟、呼吸急促、肺部检查显示渗出性改变。医生确诊岑岑为腐蚀性化学物中毒合并吸入性肺炎,立即启动抢救:让孩子侧躺防止呕吐物误吸,实施高流量温湿化呼吸治疗,进行胃肠减压并使用奥美拉唑保护胃黏膜,同时安排胃镜检查。经过6天的全力救治,岑岑病情才趋于平稳,转入普通病房。

    然而,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如此幸运。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超过4.5万名儿童死于中毒。多项研究表明,1—3岁幼儿因好奇心旺盛、自我防护能力薄弱,成为误食和接触性中毒的高发人群。更值得警惕的是,市面上不少清洁剂如空调清洗剂、管道疏通剂等,往往颜色鲜艳且带有淡淡香味,外观与果汁、饮料极为相似,加之部分家长习惯用饮料瓶分装化学品,这种“便利”做法实则在家中埋下“隐形炸弹”。

    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唐震海提醒,儿童误喝清洁剂的危险具有双重性:一是化学灼伤,强酸、强碱、表面活性剂等成分会像“小火焰”般瞬间灼伤口腔、食道及胃黏膜,引发剧烈疼痛、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胃穿孔、腹膜炎甚至休克;二是吸入窒息,腐蚀性液体刺激喉咙引发的剧烈呕吐,可能导致呕吐物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时短短几分钟就可能造成窒息死亡。

    一旦发生儿童误服化学品,家长需牢记4项关键处置措施:第一时间让孩子吐出口腔残留液体,携带剩余化学品及包装立即送医,助力医生快速判断毒物成分;切勿催吐,避免腐蚀性液体造成“二次灼伤”;不要喂水,以防刺激肠胃引发呕吐,增加吸入性肺炎风险;严禁盲目用醋或苏打水中和,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会造成更严重热灼伤。

    来源:《温州日报》2025.11.14 06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