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就觉得浑身软得提不起劲,肚子胀得吃不下饭,还以为是吃坏了东西,哪想到后来连尿都变成浓茶色了!”近日,83岁的谢阿婆(化名)在媳妇搀扶下到医院就诊,一番检查后,医生的话让全家都慌了神——她的肝功能指标全“爆了”,还出现了肝功能衰竭,而这一切的源头,竟和家里冰箱里的剩菜有关。
谢阿婆这辈子有个偏爱:就爱吃淡水鱼和虾,尤其是河里的白虾,几乎顿顿离不了。最近这两年,她牙齿不太好,嚼东西费劲,所以每次做饭都多煮点,吃不完的鱼、虾就随手往冰箱里一塞,下顿热一热再吃。过去这么多年一直没事,可大概两周前,麻烦找上了门。
一开始只是觉得没力气,不想吃饭,谢阿婆没当回事,想着可能是天凉肠胃不舒服,自己揉了揉肚子就过去了。可没过几天,情况越来越糟,谢阿婆的精神愈发萎靡,全身皮肤变得很黄,眼睛也发黄,尿液变成浓茶色。
10月27日,见阿婆状态越来越差,媳妇赶紧带她去家附近的医院消化内科。医生一看见阿婆全身发黄的样子,第一反应就是“查肝脏”。结果出来,连医生都皱起了眉:谷丙转氨酶3844U/L,要知道正常上限才40U/L,足足超了90多倍;谷草转氨酶1938U/L,也是正常范围的40多倍;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也都远超正常值,再加上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呈阳性——谢阿婆被确诊为急性黄疸型戊型病毒性肝炎,还并发了肝功能衰竭!
谢阿婆媳妇赶紧按照医生建议,当天就把阿婆转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因为病情太重,很快又转到了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
在重症监护室,医生仔细询问阿婆最近的饮食,这才揪出了“病根”。“我爱吃鱼虾,最近牙不好,剩菜就放冰箱,下次热了再吃。”阿婆说,冰箱里的东西从来没特意分过,生的鱼虾、熟的剩菜都是随便塞,只要能放下就行。
“这就对了!”主治医生谢媚媚解释,戊肝病毒是典型的“病从口入”,潜伏期一般在2到8周,刚好和阿婆反复吃冰箱剩菜的时间对上。推测是冰箱里的生食(比如新鲜鱼虾)污染了熟菜,阿婆热菜时又没彻底煮透,病毒就这么进了肚子,最后引发了严重的肝损伤。
好在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护肝、退黄、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阿婆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转,精神头也比之前好了不少。
“其实每年都会遇到这样的病人,今年我已经收治了2例。”谢媚媚说,戊肝病毒看着“凶”,但大多数成年人感染后,只要及时治疗都能痊愈,可老人、小孩、孕妇这些抵抗力弱的人群,一旦感染就容易发展成重症肝炎,甚至危及生命,千万不能大意。
她特意提醒,戊肝病毒最爱“躲”在这些地方:首先是没煮熟的海鲜,尤其是贝壳类,比如蛤蜊、蛏子,它们的腮会吸水过滤,把水里的病毒留在体内;淡水鱼虾也可能携带病毒,要是没煮透,病毒就会跟着进肚子。另外,没烧开的生水也有风险,一旦被病毒污染,直接喝就可能中招。
“戊肝其实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谢媚媚建议,在处理食物时要做到生熟分开,专门准备处理生肉的刀具、砧板,避免生肉上携带的病毒、细菌等污染物产生交叉污染。“无论是肉类、内脏,还是海鲜,都务必煮熟煮透。不要为了追求食物的鲜嫩而忽视了健康风险。”
谢媚媚提醒,对于慢性肝病患者、备孕女性、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来说,可提前接种疫苗,让身体产生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集体就餐后,发现3人以上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要立即就医,及早明确病因并有效干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