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外阳光正好,映照着病房里一抹温暖的红色。8岁的更尕西拉身披“铠甲”,踮起脚尖,将一条条洁白的哈达挂在医护人员的脖子上。他的眼神里充满了真诚与感激。近日,这名在温医大附二院接受脊柱侧弯治疗的四川阿坝州小患者,即将与父亲踏上归家的旅程。
在本次一起接受脊柱侧弯治疗的三名患儿中,更尕西拉是年龄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位上过学的一年级学生。正是这一年的求学经历,让他成为病房里不可或缺的“小桥梁”。治疗期间,当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感受,或者护士需要交代注意事项时,大家的目光总会不约而同地投向这名身材瘦小、眼神灵动的小男孩。“阿爸,医生叔叔说,我们要……”“护士阿姨问你,这里还疼不疼?”他用带着藏语口音的普通话,一遍遍地在医护人员、父亲乃至另外两名同乡患者之间传递着信息。医护人员都亲切地称他为“小翻译”。
临行前夕,更尕西拉和他爸爸特意准备了象征敬意与吉祥的哈达。为在场的医生护士献上哈达后,更尕西拉调皮又认真地用小手比出一个大大的爱心。护士们围着他,也纷纷笑着比出爱心回应,病房里瞬间被爱与温暖填满。
来时,他带着疾病的困扰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归时,他带着挺直的脊梁和满满的祝福。更尕西拉的这次治疗,不仅是一次身体的矫治,更是一次爱的教育。他在温州这座城市里学到了知识以外的信任与感恩,而医院的医护人员也从这位“小翻译”身上,看到了生命坚韧和纯粹的模样。
	 
 
来源:《温州都市报》2025.10.30 06版
链接:http://newspaper.wzrb.com.cn/newspaper?mediaKey=wzdsb&publishTime=2025-10-30&classify=0&id=10&showArticleDetail=true&docId=278077&curEdition=0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