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都市报:小眼睛里有大爱
  • 作者:项熙衍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邵子伊   字数:1158   浏览:122
  • 10月15日,晨雾还没散尽,我们的车就钻进了壤塘的山坳。一段70公里翻山越岭、杳无人烟的颠簸山路,顺着河谷蜿蜒铺展开来。今天,我们来到了壤塘校园普查的第一站:伊里中小学。

    走进校园,操场已被阳光晒得暖融融,空气中传来了同学们的朗朗早读声。我们借了间老师办公室,将设备搬进去摆好,没一会儿窗边就传来细碎的喧闹。拉开窗帘的瞬间,我忍不住笑了:扒着窗户栏杆的小脑袋们挤成了一团——小学生、初中生都有,脖子伸得老长,透过窗帘缝隙好奇地偷看里面的情况。

    “叔叔叔叔,可以开始了吗……”在小朋友们细碎的问话里,一名个儿较高的男孩站在前头格外显眼——后来我认识了他,叫泽让拉吉,他身边的男同学们指着他说:“叔叔,他等你们来好几天了,他说黑板看不清想配眼镜。”

    没多久后便轮到泽让拉吉检查,验光仪上的数据让我有些意外:双眼都有400多度近视,可他此前从没戴过眼镜。我递给他一副针孔眼镜,他戴上后一惊,眼眸转向窗外的教学楼,语气里满是惊喜:“我看清楚了!连楼顶上的国旗都看得清清楚楚!”说完对我露出了童真纯粹的笑容。这份治愈的笑容像颗小石子掉进了我心里,为这次普查漾开了满是暖意的涟漪。我跟他细细讲了后续验光配镜的流程,还有日常护眼的小技巧,他听得格外认真。结束后,他没有离开,反而是站在我身后,安安静静地看我给其他同学筛查、听我给他们讲解不同的注意事项。有几个孩子听不懂普通话,他还当起了我的“小助理”,时不时用藏语帮我和同学们转述,模样认真又专注。边上的同学都被他一本正经的样子逗笑,泽让拉吉也跟着露出了欢乐的笑容。

    班级轮换的间隙,泽让拉吉悄悄凑过来,和我讲他这两年看不清座位只能换到前排,家里的大人外出打工,也没有机会可以配眼镜。长久的模糊让他对清晰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叔叔,怎样才能像你们一样,帮大家看清东西?”我灵机一动,翻出了前几天在视光中心宣传处拍下的照片——那是壤塘县视光中心的医生们在温州进修时的合影,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这是你们当地的叔叔阿姨,他们去温州眼视光医院学了专业的眼科知识,现在都回来给家乡人看病啦。你好好读书,将来也去学这个本领,回来就能帮更多小伙伴看清黑板啦!”他接过我的手机,原本略带拘谨的腰杆慢慢挺直,眼里仿佛冒出星光。

    这次伊里中小学之行,我们筛查了近200人,有将近一半的孩子即将或是已经近视。每当这些孩子们戴上试镜架,看清原本模糊的世界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像阳光一样洒满了整个办公室。当地老师跟我们说,很多孩子是第一次接触眼部检查,这些善意的帮助,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经历此次筛查,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了陈洁老师常常挂在嘴边的“小眼睛里有大爱”。这场追寻光明的帮扶,不仅是从专业上给孩子们送去清晰的视野,更是在他们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就像泽让拉吉眼里的星光,终有一天会汇聚成照亮家乡的光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