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第十五届浙南心血管会议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温医大附二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汇报了一例的高难度复杂冠脉介入手术——逆向介入治疗,引起了现场参会的国内专家的极大关注。
来自青田的67岁陈老伯(化姓)患有多年的冠心病。近日,他因胸口出现烧灼样疼痛、喘不过气等症状住到当地医院,后又被转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造影显示,陈老伯心脏的三条主要供血动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均存在明显狭窄或堵塞,其中有两条血管属于慢性完全闭塞,被诊断为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此外,他的心功能差,心脏射血量不足30%(正常射血量为50%以上)。
“这属于冠心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患者有可能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温医大附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官学强介绍,这种情况,就好比是患者心脏的主要道路被大石头堵死了。
经多学科讨论后,该团队选择在短时效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支持下,结合逆向介入技术,同时开通和处理三条病变的动脉,实现完全血运重建,从而打通患者心脏“生命线”。术后一个月复查,陈老伯的心功能已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本来就是心血管内科诊疗领域的一大难题,而逆向介入技术更因其操作的复杂性和高阶性,被称为攻克‘最后堡垒’的利器。”官学强介绍,该手术的难度和风险远超常规手术,犹如“钢丝上的芭蕾”,需要手术团队有长时间且大量病例的实践积累。其特殊性主要在于:
首先,逆向介入治疗时,手术医生需要穿着铅衣,且站立手术长达3~5小时。这不仅对术者的技术、经验要求严苛,也要求其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体力。
其次,对术者、助手、护士、技师的团队配合度要求高。需要团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处理术中术后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并发症。
最后,与常规冠脉介入手术相比,逆向介入技术对手术器械的要求也很高。需要用到很多常规介入治疗中所没有的器械工具,这样才能让术者高效安全地完成操作。
官学强(右一)在进行手术直播
官学强介绍,近年来,年轻的冠脉手术患者,尤其是40岁以下患者群体比例明显增多,这反映了冠心病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冠脉介入技术和器械的发展,更多的高龄老人(80岁以上)可以安全地接受冠脉介入治疗,“高龄患者经常伴有多脏器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冠脉钙化、多支弥漫病变等特点,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这对团队的术前评估、医患沟通、手术操作、术后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常规ECMO费用高达7~10万元。此次手术,根据患者“仅术中需要支持,术后即刻撤机”的特点,该团队采用费用较低的短时效ECMO,实现了术中的短时间(3~4小时)支持,既保证安全又节省费用。
据了解,该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去年完成介入手术4000多台,其中包括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在内的复杂冠脉手术超过600例。十多年前,该团队在浙南地区率先开展逆向介入治疗。如今,他们每年逆向介入治疗达150例,累计超千例,在浙南闽北处于领先地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