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洞头一位七旬老伯在路边拾到了一条鱼,拿回家吃了,没想到因此进了重症监护室。
8月25日早上,70岁的张老伯在洞头一条路上看到一条鱼,他觉得是一条鲈鱼,而且个头还不小,就捡起来带回了家。当天他就迫不及待尝了鲜 ,还真不错,肉质非常鲜美。
然而,当天下午,他就觉得手脚发麻,对此他并没太在意,直到次日凌晨,症状越发严重,他才让人赶紧送医院。
张老伯被送至温医大附二院龙湾院区急诊抢救室后,病情越发严重,不仅四肢无力,血氧饱和度也一个劲往下掉,医生为他紧急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
是不是中毒了?好在抢救及时,张大爷的情况好转,他向医生道出了吃鱼一事。经照片确认,张老伯吃的并非是鲈鱼,而是一条河豚。
医生李游宇介绍,食用河豚中毒主要是因为它体内“河豚毒素”,这种毒素比氰化物还毒1200倍,0.5毫克就足以致命,而且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它会快速攻击神经系统,先是手脚麻木、口唇发麻,接着出现肌肉无力、说话不清、呼吸困难,严重时会直接导致呼吸麻痹、心跳停止,从中毒到危及生命,最快只要30分钟。
医生提醒,河豚的主要特征为口小头圆,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背鳍和腹鳍都很软。很多人可能会把河豚误认成鲈鱼、鲷鱼等常见鱼类。即使食用处理过的河豚,也存在一定风险。
来源:《温州晚报》2025.09.01 0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