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医大附一院研制的传统中药制剂——“柴黄通络合剂”正式通过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备案号:浙药制备字Z20250018000),成功取得医疗机构传统中药制剂备案批件。
该制剂由温医大附一院程锦国教授领衔团队潜心研制,用于治疗肾虚络阻型慢性肾脏病,应用前景广阔。程锦国教授自加入温医大附一院并担当中医药传承发展重任以来,凭借深厚的中医药学养和近四十年的临床经验,带领团队锐意进取。2019年,该团队开始研发治疗肾病的中药院内制剂,经过五年的时间形成了稳定的固定的合剂复方-柴黄通络合剂。
慢性肾脏病的全球发病率超过10%,在高危亚群中超过50%,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今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肾脏疾病列入全球优先关注的重大非传染性疾病,而我国是全球慢性肾脏病高发国家之一。
程锦国团队通过多年的研究,创建了慢性肾脏病“肾络湿热瘀阻”的病机理论,认为肾络空虚是慢性肾脏病的发病基础,肾络瘀痹为其主要病理改变,湿热毒邪入络化瘀是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而气机阻滞是核心病机,对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具有重要影响。
“柴黄通络合剂”就是在此理论基础上,采用“补益肾气,行气通络,清热利湿”的治疗方法,精选党参、黄芪、柴胡等13味道地药材科学组方,用于治疗肾虚络阻型慢性肾脏病。
该合剂主要针对慢性肾脏病1期到3期的病人,根据流行病统计,浙江省慢性肾病患病率达13%,其中80%以上患者处于1-3期。临床上患者使用后可以显著改善临床不适症状,比如乏力、纳差、腰痛,恶心等。中药干预后的患者与常规治疗的患者相比,一年后观察发现,柴黄通络合剂患者可延缓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速率,降低患者尿蛋白排泄,B超数据提示患者肾脏硬化程度有改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