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日报: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陈蔚教授团队——国际领先“超超薄”角膜移植术 点燃微光视界 引领眼科变革
  • 作者:张琳 杜一川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叶紫涵   字数:2319   浏览:413
  • 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以其附属医院为创新高地,在医学高峰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近日,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首创价值和省内标杆意义的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经国内权威专家评审落定。温州日报派出记者精心采访,与温州医科大学联合推出“‘医’路领航”系列报道,以笔墨为桥,聚焦医疗科技,分享探索创新,奏响健康强音,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温州的智慧与力量。

    近日,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陈蔚教授团队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研究,以《超超薄推注式等角膜内皮移植创新手术系列》研究成果获评温医大第二届附属医院临床新技术新项目的“国际先进”类别唯一奖项。

    在眼科世界里,“光”不是抽象的隐喻,而是具体可感、可被修复的存在。当一次次技术进步凝聚在精密复杂的手术中,就可能改变患者的命运,带来重见光明的机会。超超薄推注式角膜内皮移植术(Nanothin-DSAEK),探索出一条更适合中国患者的角膜移植手术路径,不仅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更为全球眼科医疗的发展注入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当微光模糊了双眼 角膜内皮病治疗迎来新选择

    “眼前的东西都看不清楚,更别提出门了。”半年前,63岁的季阿姨因为右眼视力下降严重,伴有异物感,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角膜病临床中心检查,被诊断为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5个月后,陈蔚为季阿姨实施了超超薄推注式角膜内皮移植术,植入的角膜内皮植片最薄处仅有21微米,仅为一根头发丝(直径大约60微米)的三分之一厚度。

    近日,季阿姨来门诊复查,她的视力从术前的0.04恢复到了0.6,角膜透明,内皮植片贴合良好,内皮细胞密度达到2475/mm^2,恢复情况良好。

    陈蔚表示,在眼科门诊中,像季阿姨一样的角膜内皮病患者并不少见,通过手术治疗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角膜内皮为何这么重要?陈蔚科普,角膜内皮处于角膜组织的内表面,由一层不可再生的细胞组成,对于维持角膜的透明和代谢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病、受伤、手术都可能使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当角膜内皮细胞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

    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角膜内皮病,就好像照相机的镜头起雾了,拍照片就会不清楚。”这种眼部疾病会导致角膜水肿、上皮脱落,从而引发视力下降、眼痛、畏光、流泪、不敢睁眼等症状。因此,患者需要进行角膜内皮移植,来维持角膜的透明以及正常功能。

    微米必争、术式改良、全球最薄 全国首创术式重建清晰“视界”

    目前,全球眼科界角膜内皮移植主流手术方式有自动板层刀辅助的角膜内皮移植(DSAEK)和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DMEK)两种。相对而言,DMEK拥有更好的视觉质量,但植片获取及手术操作难度更大,术后植片脱位率更高,并且对捐献角膜供体有年龄限制。

    “对于角膜内皮移植(DSAEK)手术来说,移植片越薄越好。”陈蔚说,越薄的植片术后排斥反应率越低,移植手术引起的远视漂移、高阶像差等情况更少,对于患者来说视力恢复更快,最终视力也会更好,而且一场手术的平均时间大约为20分钟,患者的心理负担更小。

    当全球各角膜移植中心都致力于将DSAEK角膜内皮植片中央厚度控制在100微米以内时,仅有少数几家医院在尝试制备厚度50微米内超超薄角膜内皮植片。而陈蔚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在超超薄角膜内皮植片制备方法上精益求精,甚至制备出了中央厚度仅13微米的内皮植片。这是目前全球报道过最薄的DSAEK植片,也是他们创下的超超薄推注式角膜内皮移植术的全球最薄纪录。

    “这项植片制备技术在国际领先,2022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也申请了PCT国际专利。目前全球超超薄角膜内皮植片制备成功率最高的地方,就在温医大眼视光医院角膜病临床中心。”团队成员赵泽林自豪地说。

    为减少角膜内皮移植过程中的角膜内皮损伤,陈蔚团队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良。

    传统角膜内皮移植是用器械拖拽的方式将植片经切口拉入前房,过程中会对内皮植片造成损伤。在超超薄推注式角膜内皮移植术中,由于改良的植片制备方法使角膜内皮植片厚度变薄,便可以将植片装入类似人工晶体推注器中,以推注的方式注入前房,在此过程中不会受到切口的挤压,从而避免损伤植片。

    让珍贵的角膜“一材两用” 为全球角膜移植技术探索新路径

    “国内头部的眼科医院,都有大量的患者在排队等待着角膜移植手术,其中感染性的角膜炎患者居多,人均至少要排队半年时间以上。”陈蔚一语道出了当前国内角膜供体少、需求量高的现状。因此,如何让供体的角膜更加充分被利用,早已成为陈蔚团队的研究方向。

    为此,陈蔚团队拓展了“一材两用”的临床应用路径:在制备角膜内皮植片后,剩余的前部基质层仍可用于深板层角膜移植,实现一个供体角膜挽救两位角膜盲患者的目标。这一技术在提高角膜利用率的同时,也为更多患者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

    2024年,受世界眼科大会的邀请,陈蔚发表了题为《Modified Method for Nanothin Descemet Stripping Automated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 with Injector(改良的超超薄推注式DSAEK)》的专题演讲,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在国内,陈蔚多次受邀在中山角膜病论坛、全国角膜病大会等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进行手术直播和专题演讲。超超薄推注式角膜内皮移植术已受到国际国内眼科界的持续关注,并获得国家专利。

    更令人欣慰的是,超超薄推注式角膜内皮移植术不仅契合中国患者特征,也为全球角膜移植技术提供全新路径,特别适用于角膜资源匮乏地区,为提高供体利用效率、扩大治疗覆盖面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创新,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陈蔚说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