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吴忠靖的车驶回温州。行李不多,最重的,是手机里那些视频和孩子的名字。这是他从江西带回来的。
18天的时间,3000多公里的路。他一个人,开着车穿行在山地、稻田和老街之间,寻找那些还在等的唇腭裂患儿,为他们争取一次免费的修复机会。
这不是一次常规筛查。没有医生随行,没有宣传册,也没有既定路线。他是“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派出的爱心使者。出发前,他只带了几件换洗衣物,一叠资料。其余的,都靠一路打听,一步步摸索。
有时是一通村干部的电话:“我们这边也有个孩子,要不要过来看一看?”有时是家属发来的视频,模糊却清晰地传递着一个请求。
在于都县罗袄村,村干部提到一个12岁的男孩。几年前动过一次手术,现在在广东念书。孩子说话时声音很轻,带着不自信。吴忠靖将详细资料记下,发给医生。回话是:“还有进一步修复的可能。”
还有一位刚出生3个月的婴儿,在贡江镇古田村。村干部给他看了家属发来的视频:孩子躺在母亲怀里啼哭,嘴角的裂口清晰。医生回复:“可以手术。” 他立刻告知了村干部。母亲听完,只轻轻问了一句:“他还能好吗?”
那一问,他一直记着。这些家庭,多是如此。孩子出生时带着唇腭裂,父母心里发慌,可交通不便、经济拮据,只能一拖再拖。
“等等吧”“还小呢”“等有条件了再说”——成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吴忠靖不是医生,不能承诺治疗。但他能帮他们跨出第一步——被看见。他说:“我不是来解决问题的,我是来寻找的。”
“寻找”这两个字,起初说得轻,到后来,慢慢沉了下来。
这趟行程并不轻松。有时信息对不上,需要一次次电话核实;有时孩子家长在外务工,资料只能暂时搁置。他习惯了在服务区短暂闭眼,又匆匆上路。靠着村干部的指引,一地一地走过去。
18天里,他记录下了10位孩子的情况,逐一发给“微笑联盟”医疗团队。没有专业设备,所有资料都保存在手机里,一条条拍,一条条传。他记下孩子的信息、家属联系方式,也加了村干部的微信。为了方便回头补资料,也为了方便以后再来。
他知道,这10个孩子,不是全部。他和瑞金市赋能济困公益协会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当地公益组织会继续走访、筛查、反馈。他把这片红土地上的接力棒,交给了更多的同行者。
回到温州后,吴忠靖没有停下太久,就开始和“微笑联盟”秘书处沟通下一步安排:联系家属、协调接送、准备手术与康复。第一批救治计划,已经开始推进。这些孩子,会在手术台上,拥有完整的机会。
这段行程没有掌声,没有媒体跟拍,也没有志愿者同行。只有一个人,在盛夏的南方,带着名字、图像和一条条确认信息,从一个地方驶向另一个地方。
在电话里,他语气平静,像是在说一段路况,又像是在讲一场仍在继续的寻找。他说:“我奔赴的,不是终点,是有人回应的希望。”
招募对象:全国范围内,年龄在3个月至18周岁之间的唇腭裂患者,须具备贫困家庭身份;
救治内容:符合条件的患者将由“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安排免费手术及相关医疗服务;
医疗地点: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龙湾院区)(龙湾区永中街道龙瑶大道1288号);
贫困资格认定:须由居住地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出具贫困证明,并提交患者及父母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
资料提交方式:携带相关资料至温州医科大学学院路校区(学院西路268号)育英学术馆3楼,办理“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医疗救助手续。咨询电话:0577-8806608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