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都市报:西藏嘉黎25岁小伙在温治疗,侧弯100度的脊柱回正了 挺直腰杆后希望实现“甜蜜”心愿
  • 作者:陈忠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编辑:王嘉慧   字数:1428   浏览:81
  • 昨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传来好消息,西藏那曲嘉黎县25岁藏族青年小巴(化名),在该院经过头盆环牵引治疗、手术后,弯曲达100度的脊柱侧弯重归正位,人长高8厘米,重了8公斤,以后可以挺直腰杆行走。小巴将于近日返回家乡,他和家人感谢温州医生和爱心人士的无私帮助。

    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去年8月,为纪念温州援藏三十周年,温州市宣传系统新闻公益行活动走进嘉黎县,温州都市报陈忠慈善工作室为当地7名严重脊柱侧弯患者提供帮助,接他们到温州治疗,小巴就是其中一员。

    他们于去年9月底抵达温医大附二院,鉴于他们的脊柱侧弯程度都较为严重,单次手术难以实现完全矫正,因此需采用分阶段治疗方案。首先,通过头盆环牵引固定术进行持续牵引治疗,以逐步减小背部“驼峰”,同时改善因脊柱畸形导致的心肺功能受限问题。待牵引治疗达到预期效果后,再实施二期矫正手术。

    小巴10岁时被确诊患有脊柱侧弯,医生建议12岁左右再做手术,但因为家庭困难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小巴的家庭属于农村低保边缘户,家里共9口人。父母是牧民,主要收入来源于草原生态补助资金和临时救助资金,母亲还体弱多病。随着小巴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上胸椎弯曲角度已逾100度,刚刚成年就开始出现背痛、呼吸急促、行动困难等症状,为此他不得不在家长期休养。

    温医大附二院骨外科学主任王向阳教授、吴爱悯教授团队为小巴量身定制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小巴先后接受了系统的脊柱矫形治疗,包括首期的颅骨头环牵引外固定术和后期的脊柱侧弯矫形术。经过阶段性治疗,其脊柱侧弯畸形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身高由172厘米增长至180厘米;体重增加8公斤,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针对小巴术后颈部肌肉僵硬的问题,护理团队为他进行颈部肌肉按摩松解,同时教会他如何主动放松颈部肌肉,每天早晨对着窗户练习颈部侧屈。此外,护理团队将艾盐包敷于小巴颈后,来自洞头岛的海盐粒子携着艾草的清香,渗入竖脊柱筋膜,板结的颈夹肌群正在慢慢解冻。

    术后可以一口气走上三楼

    脊柱侧弯矫形术后第7天,小巴佩戴定制的支具下地行走,护理团队为他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功能锻炼康复操——耸肩训练、夹脊训练、项手争力、张口训练及大臂后展训练。“从前我弯腰挤牛奶都要歇上三次,如今可以一口气走上三楼。”小巴说。

    术后,他的脊柱弯曲度显著改善,活动能力得到提升,背部疼痛相对之前有了极大缓解。小巴说:“曾经背上的‘驼峰’像一座大山压在我的身上,让我无法挺直腰板,也让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谢谢王向阳教授团队让我有了挺直腰杆的机会,为我驱散了病痛的阴霾,让我重获新生,我将分享自己的经历,让大家都有面对脊柱侧弯的信心,同时想学习一技之长,为了将来的就业,还有一个心愿是找到心爱的姑娘,为她戴上美丽的格桑花,奔向自己的幸福。”

    王向阳说,小巴的治疗历程生动诠释了医患协同、共克时艰的现代医疗理念。小巴展现出的顽强意志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构成了治疗成功的重要非医疗因素。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小巴的生理功能将得到持续改善,生活质量有望显著提升。该案例不仅为类似病患带来了希望,也充分证明了多维度医疗干预的重要性,为脊柱侧弯的综合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

    嘉黎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副指挥长缪克排说,嘉黎县7名严重脊柱侧弯患者被接到温州治疗,挺直腰杆,不仅彰显了温医大附二院高超的医疗技术,也彰显大爱温州、善行天下的社会责任担当,更是温州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