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都市报:温医大附二院吴连拼教授携手阿克苏团队 突破心脏介入技术“天花板” 完成南疆首例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
  • 作者:陈忠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编辑:王嘉慧   字数:1021   浏览:377
  • 温都讯 通过一个仅有3厘米的“钥匙孔”,为患者重塑衰竭的“心门”。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心内科学科带头人吴连拼,联手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刚团队,为81岁的维吾尔族阿婆凯姆拜罕(化名)实施手术,为她打通“生命通道”。这是南疆首例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 ,标志着边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顶尖的微创医疗技术。

    经过检查,凯姆拜罕老人的心脏瓣膜已出现严重老化,关不严实,导致全身供血不足。而且,她的心脏已出现“过劳肥”,左心房扩大,主动脉瓣膜钙化,更棘手的是瓣膜周围的“地基”结构异常且瓣周较大,传统开胸换瓣手术风险极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团队联系吴连拼教授,经过远程会诊,共同拿出了“四两拨千斤”的解决方案:“心尖微孔入路”。这种方案不需要锯断胸骨,仅用特制导管通过左胸3厘米的小孔,就能将压缩成钢笔粗细的人工瓣膜精准送达心脏深处。实施过程中,医生既要像拆弹专家般避开重要血管,又要确保新瓣膜在特殊解剖结构中稳定“着陆”,难度堪比在豆腐上雕刻。

    上周末,在陈刚带领下,由吴连拼主刀,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马建军、庄永胜等专家配合,经过100分钟手术,患者的生命通道终于被打通。

    手术背后是医疗团队的默契配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医师何永超化身“雷达兵”实时监控心脏动态,影像专家构建出立体的“心脏地图”,该院吴俊荣带领的麻醉团队精准调控生命体征,介入团队则像精密机械师操作着毫米级位移。当金黄色的新瓣膜在X光下绽放成盛开的莲花形态,手术室里响起了激动的掌声——这朵“金属莲花”将在未来继续守护老人的心跳。

    “之前这类患者,要么远赴乌鲁木齐,要么冒险接受开胸手术。”陈刚说,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让南疆心脏介入技术突破“天花板”,更意味着阿克苏地区正式迈入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介入2.0时代”。通过5G远程会诊、三维影像重建等现代技术,边疆群众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区”的梦想。

    吴连拼曾是浙江省第七批援疆医疗队队长,于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参与援疆工作,并担任该院副院长。援疆期间,他参加并指导手术千余台。作为心内科专家,他给新疆同事带去了新技术,为当地医院填补了技术空白。结束援疆后,他也一直心系阿克苏,经常利用周末“打飞的”到阿克苏进行义诊和手术。这已成为他的一个习惯,10多年来累计去了35次。当地医院一遇到手术难题,他就不远万里飞到阿克苏指导手术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