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度新闻客户端: 不再惧“帕”!“脑起搏器”手术纳入医保 医保后可报销近8万元
  • 作者:谢施琦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编辑:王嘉慧   字数:1042   浏览:171
  •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仍然是不可治愈性疾病。当药物治疗出现明显的疗效减退时,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便成了首选的治疗方式,然而由于手术费用昂贵,使很多病人望而却步。今年3月,DBS正式纳入医保,为诸多帕金森病人带来了福音。3月6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功开展首例医保报销DBS手术。

    今年68岁的王女士(化名),15年前被确诊为原发性帕金森病,一开始只是手抖,后面逐渐发展成为没办法正常走路,多年来依靠药物维持病情,然而近两年来,“剂末现象”愈发严重,药物疗效大打折扣,症状波动频繁,日常的基本活动如行走、进食,甚至简单的翻身都变得异常艰难,生活质量急转直下。当时国内针对王女士这种药物治疗出现明显的疗效减退的病人可以进行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治疗,但一台手术起码要几十万元,让王女士望而却步。

    今年3月当王女士了解到DBS手术正式纳入浙江医保后,马上和医生预约了手术,温医大附二院院神经内外科迅速组织多学科联合评估,经过美多芭冲击试验,最终确定患者完全符合 DBS 手术适应症。

    3月6日,手术室里一切准备就绪,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盛汉松团队首先在王女士大脑表皮的定位点上钻一个洞,在头架的固定指引下,小心地植入电极。当电极精准抵达丘脑底核后,就要开启“测试”;几轮电刺激过后,对王女士适合的“频率”被找到。

    当电极发出该特定频率的电流,王女士的手将不再抖动。这也意味着术中刺激神经电生理验证效果良好。随后再将延长线通过皮下埋植到胸前,连接着胸前的控制器。“一月术后启动胸前控制器便能释放电流,缓解其僵直和抖动的症状。”盛汉松说。

    盛汉松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由于大脑中的多巴胺生成区域受到损伤,导致多巴胺水平下降,从而影响到运动控制。疾病既能导致肌肉僵硬、震颤、运动缓慢和平衡困难等运动控制障碍,又能导致嗅觉减退、失眠、焦虑、抑郁等非运动障碍。一旦罹患,患者病情会或快或慢逐渐加重,难以逆转,给工作、生活、心理多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

    “帕金森病的治疗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一直以来,DBS 手术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虽成效斐然,但昂贵的治疗成本却如同横亘在患者面前的一道高墙,令许多人被迫放弃治疗机会。2025年3月起,浙江省脑起搏器手术被纳入医保报销,为更多患者治疗大大减负。”盛汉松表示,以王女士为例,她这台手术医保前费用在18.2万元左右,医保报销后只需自费10.5万元,减免了7.7万元,大大降低了手术费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