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掌上温州:“屈光达人”胡亮:锚定目标做一名“中国好医生”
  • 作者:李雅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王书涵   字数:2064   浏览:360
  • 单日最高手术量150台!作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以下简称“眼视光医院”)副院长,胡亮不管多忙始终坚守临床一线,他年门诊量超过5000人次,年手术量近4000例,其中近视手术医生推荐榜位列全国第七、浙江第一......在这些光鲜数据及啧啧好评的背后,得益于胡亮始终以匠人精神躬耕于毫厘之间,努力为患者的精彩“视”界打开一扇窗。近日,胡亮成功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医师,并担任浙江省医院协会研究型医院管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一路追光,留美博士毅然回乡从医

    胡亮对白大褂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出生于杏林世家,父亲、母亲、爷爷、外公都是医护人员,从小对医学耳濡目染,医者仁心的种子在他心中扎根萌芽。

    因为对光学很感兴趣,胡亮大学时选择了温州医学院(今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专业。“温医大的眼视光现在被国际学术界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眼视光教育模式’,但那个时候还是一门‘从零起步’的创新学科。”胡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国的眼视光高等教育几乎一片空白,而在美国,眼科和视光学科已经诞生百多年之久,也正是因此,他研究生毕业后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在美留学的日子并非一帆风顺,全英文的学习环境、带教医生严格的要求、东西方文化理念的冲突……但胡亮从来没有退缩,他克服各种压力和困难,最终拿下了美国视光医师执照,并获得了带教医生的高度好评。“那段经历确实非常辛苦,但对我自己的成长帮助也很大。”

    博士毕业后,当地医院曾力邀胡亮入职,但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温州,加入到眼视光医院。“我能出国求学,也是因为有温州医科大学的栽培,我不会也不可能忘记自己来自哪里,学医是为了什么。”结合自己的专长特点,胡亮最终将屈光手术作为自己的专业领域。作为中国眼视光英才项目“明日之星”首期成员,他说,他的目标就是做一名中国好医生。他是省内最早开展Trans-PRK手术的屈光医生之一,也是温州最早开展全飞秒手术的医生之一,获得了“温州市名医”“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功夫在外,四十秒手术也要“私人订制”

    从医二十三载,胡亮一直致力于近视防控和疑难屈光不正矫治,已帮助数万近视患者成功脱镜。在门诊中,他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罕见的复杂病例,他总是反复研究,精心为每位患者“订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6岁的小轩(化名)曾患病毒性角膜炎,角膜上留下了疤痕,慕名来到眼视光医院,希望通过角膜移植根治。但角膜捐献非常少,如果一直等不到手术,疤痕会导致眼睛弱视。“双眼发育最关键的时期是12岁之前,如果在12岁之前孩子的眼睛没有发育好,即使之后接受了角膜移植,也于事无补。”胡亮经过对病情全面评估,认为可以通过激光手术为小轩的角膜除疤。

    但激光手术需要患者全程目不转睛,将视线聚焦在一点。小轩年纪尚小,想要他配合完成手术并不容易。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胡亮从设计手术方案、为患者及家长做思想工作,到手术室器械准备,都经过精心准备。手术的前一天,他还特意带小轩身临其境体验眼部手术。“让他在一旁观看我做手术,一来可以扫除小轩对手术的恐惧,二来也让他清楚知道明天的手术该如何配合。”胡亮笑着说,“手术时间虽短,但容不得一丝马虎,前期功夫一定要做到位。”

    有了这场“预习”,次日小轩的手术胡亮只花了40秒就顺利完成了。

    “温州制造”,创新精神引领学术科研

    曾经在屈光矫治领域,治疗近视的设备医疗器械市场存在“洋垄断”,这也是导致患者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研发一台器械?”正是秉持着敢为人先的温州人精神、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眼视光精神,胡亮勇敢地迈出了创新的步伐。

    “我们针对手术需求、患者痛点,反复与厂家沟通。”作为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胡亮亲自招募病人,在温州、上海等地进行多次临床试验。同时,为了能让器械拿到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胡亮多次参与答辩,最终完成了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的研发,打破国外设备的垄断。

    从此,激光治疗近视有了“中国制造”,老百姓的医疗成本大幅降低,比原来足足少了20%。这项工作还获得中华医学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

    除了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就,胡亮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推广工作。身兼中华医学会眼视光学组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青委会总干事等10多个国家级学会学术重要职务,胡亮牵头发布16项全国专家共识,推动全国眼科医师的规范诊疗;组织近万人的全国学术会议10余次,多次受邀在国际顶级会议主持发言,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温州的医疗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胡亮还积极组建团队,尽心培养眼视光人才,打造眼视光科研创新温州军团。截至目前,他已培养100余名硕博生,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在IOVS等眼科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级项目在内的20余项重大课题,为温州吸引经费1000余万元,为温州的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努力成为一名‘中国好医生’,为百姓眼健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回顾自己的二十多年从医经历,胡亮对自己的目标越发清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